▲塑膠手搖杯並未添加塑化劑,購買時可留意外觀。(圖/食力提供)
文/黃宜稜
手搖飲料店琳琅滿目,在炎炎夏日恨不得每天都來一杯,但是在喝飲料之前總是有許多疑慮,除了飲料經常被提及的茶葉來源、糖分多寡之外,就連手中拿的杯子與封口膜也經常傳出疑似有塑化劑的報導,讓人喝得心驚驚。到底手搖飲料店中所使用的杯子與包膜是哪些材質呢?把裝在裡面的飲料喝下肚之後,真的會對我們的健康有危害嗎?
手搖飲料店中所使用的杯子主要分為3種,分別是保麗龍杯、塑膠杯與塑膠淋膜紙杯,保麗龍杯材質為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與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使用量以PS居多;塑膠淋膜紙杯主要為聚乙烯(Polyethylene, PE)與PP;而雖然有多種材質可以製作成塑膠杯,但就手搖飲料杯來說主要材質仍為PE與PP,使用量PP多於PE。
從這幾種材質的特性來看,其耐熱溫度皆為70~90度C以上,而且對於酸、鹼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根據「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飲冰品專區的資料顯示,在塑膠杯的材質上多數店家使用PP,而塑膠淋膜紙杯則多是使用PE,至於保麗龍杯目前已被台南市( 2012年 )與台北市(2015年)所禁用。
近來有部分報導曾指出,手搖杯即使是冷飲也可能含有塑化劑與雙酚A的風險,許多媒體更將塑化劑渲染成高毒性物質,因此造成許多民眾的恐慌,對此財團法人塑膠工業技術發展中心驗證技術部副理徐惠民表示,塑化劑只是一種代名詞,代表著一群數十種到數百種的物質,從水、植物油、檸檬酸到矽油都可能是塑化劑的成分,但塑化劑主要被添加於聚氯乙烯(PolyVinyl Chloride, PVC)中,手搖飲料杯所使用到的PE、PP與PS並不會添加塑化劑。
此外,目前被科學家證實會對健康造成風險的塑化劑「鄰苯二甲酸脂類」早已被全世界禁用,民眾在此部分可以不必恐慌。
▲手搖飲料的塑膠杯含有塑化劑?(示意圖/記者許力方攝)
而對於手搖杯中添加雙酚A的謠傳,徐惠民也表示雙酚A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的主要成分,手搖飲料杯並不會使用到PC,因此並無需擔心雙酚A的問題,雙酚A被科學家證實為一種環境荷爾蒙,在台灣的法規中全面禁止製造及販售含雙酚A之嬰幼兒奶瓶,而近年來也幾乎找不到使用雙酚A的材質,有被運用於任何與食品包裝相關的器具。
在手搖飲料杯的封口膜部分,材質則以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PE、PP為主,同樣不會有添加塑化劑與雙酚A的情況,而許多民眾會擔心封口膜在密封的過程,是否會因過高的溫度造成其他有害物質的生產,但徐惠民表示其實只要加熱的溫度沒有超過塑膠材質熔融的溫度,在那短短1~2秒的封口過程,是不會造成封口膜變性產生有害物質的。
近年來環保意識抬頭,關於手搖杯的環保議題備受討論,特別是保麗龍杯的回收問題始終爭論的沸沸揚揚,台南市政府在2012年公告的「臺南市低碳城市自治條例」中,禁止市內商店提供保麗龍製的飲料杯或餐具。
徐惠民解釋,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保麗龍是由PP或PS經發泡後的產物,由原本很小的體積所膨脹的,而在回收的過程中,業者以龐大的空間及運送成本將保麗龍回收處理後,所得到的具經濟價值產物體積卻只有一點點,並不符合經濟效益。
由於科技不斷的發展,有許多主打環保、可自然分解的塑膠材質不斷被研發出來,例如由玉米轉化的聚乳酸(Polylactic Acid, PLA)塑料,號稱可以被細菌完全分解的環保材質,經常被使用在刀叉、湯匙、杯盤與塑膠袋等,但PLA的耐熱溫度僅50~60度C,因此較適合用於盛裝冷藏食品,要避免將其運用於盛裝溫度過高的食品。
此外,PLA必須掩埋在土壤中一段時間才能被細菌分解,徐惠民認為台灣並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掩埋分解,這也是PLA在台灣無法大量推廣的主因。
其實,塑膠只要依照不同種類材質的特性,運用於正確、適當的地方,其安全就不太需要擔心。以食品容器包材所使用的塑膠材質來說,每個材質都各有其優缺點,適合製作的產品也不同,只要將其運用於對的地方,並通過相關檢驗的把關,符合國家安全衛生的標準即可。
目前國內依據《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所制定的GHP實質之管制要點、《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等,都有規定塑膠容器於食品器具上的應用。
徐惠民教導民眾在購買手搖杯時,可以看看杯子的外觀確定沒有污損與污染,再觀察封口膜的周圍有無變色、變質,如果封口膜周圍出現焦黑,則可能代表在手搖杯密封的過程中溫度過高或過長,導致封口膜的材質裂解、變質,此外如果杯子、封口膜聞起來有異味,也必須多加留意。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市售的手搖飲塑膠杯、封口膜中並不會添加塑化劑,因此沒有塑化劑殘留的風險,民眾可以不必擔優,只需要在購買飲料時留意塑膠杯、封口膜是否有污損或異味即可。
本文由food NEXT食力【塑膠手搖杯並未添加塑化劑 購買時可留意外觀】授權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