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性」黃斑部病變無藥醫,台大榮總聯手找到解方!(圖/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研究科主任邱士華/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黃斑部病變為老年人常見的疾病,但遺傳性黃斑部病變者,可能從幼童時期就深受其苦。台北榮總與台大醫院共同研究發現,薑黃素對遺傳性病患所分化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具有保護功能,可提供病變視網膜抗氧化能力,延緩失明的發生。
黃班部病變主要分為老化性與遺傳性2種,前者可靠注射眼球內血注射抑制血管新生延緩病變或自體細胞移植,後者則無法靠藥物治療改善。
台北榮總醫學研究部研究科主任邱士華曾收治過一名5歲的遺傳性黃斑部病變患者,研究團隊取他的乳牙分化出成體細胞,透過基因結合,重整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C)」,再分化成視網膜上皮幹細胞,希望藉此找到更適合的藥物。
▲從患者的iPSC分化培養的視網膜上皮幹細胞。(圖/記者嚴云岑攝)
近年來世界各國正努力將iPSC用於新藥的開發與毒理學安全性檢測,台北榮總也與台大醫院合作,將iPSC技術運用在藥物篩選,針對視網膜遺傳患者建立iPSC資料庫。
經由共同研究發現,薑黃素可增進離子通道與改善細胞排列的密合度,對病人分化的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具有抗氧化功能,為改善眼睛藥物傳送系統,團隊將可注射性的奈米分子PLGA包覆薑黃素,以增進眼球內藥物傳輸與緩釋效果,未來也準備進行玻璃體注射,提供遺傳性及退化性視網膜病變抗氧化能力。
▲台大榮總研究團隊聯合召開記者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邱士華說,北榮與台大建立「病患個體誘導多能性幹細胞」除了可提供個人化藥物平台外,也可已進一步應用於未來開發新藥、小分子或奈米藥物測試。
台北榮總2年前已完成大型動物實驗,將iPSC分化為視網膜神經細胞與視網膜色素上皮細胞,進而培養成單層的視網膜細胞並植入受損的眼中。鑑於今年3月日本已完成首例眼疾患者的iPSC異體視網膜移植,邱士華也呼籲政府比照日本通過「再生醫學法」,讓更多嚴重的遺傳性黃斑部病變患者,能透過異體幹細胞移植重建曙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