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翁關節退化,脛骨截骨矯正術」治療,讓他免換人工關節也能趴趴走。(圖/雙和醫院提供)
記者趙于婷/新北報導
膝關節退化只能靠換人工關節?一名68歲病患去年膝蓋開始莫名疼痛,診所都只開立消炎藥治療,但症狀絲毫沒改善。就醫檢查發現右膝軟骨已局部壞死,有膝關節退化的情形,路都走不穩。該病患以為自己必須換人工關節,沒想到醫師透過「脛骨截骨矯正術」治療,讓他免換人工關節也能從事健走和游泳運動。
雙和醫院骨科關節及運動醫學特診翁佩韋醫師指出,隨著高齡化社會,退化性關節炎越來越普遍,主要發生的原因是關節軟骨內某些組織合成逐漸減少,造成軟骨結構改變、脆弱;加上本身體重、工作、活動等外來的重量負荷,經年累月都會使關節軟骨逐漸崩壞磨損。
翁佩韋進一步說明,內側脛骨關節面接近人體的中心,所以有九成的膝關節磨損都由內側開始,之後還可能導致內翻變成O型腿,讓內側磨損加速惡化,使患者疼痛感加劇、行動不便。
「脛骨截骨矯正術」是合併膝關節鏡微創手術。翁佩韋表示,該手術是先將關節軟骨壞死的部分清除,並在小腿脛骨上截出一段缺口以矯正脛骨角度,並用骨板固定,讓內側關節壓力減低。有助關節軟骨重新再生,預防持續內翻變形,讓病患仍能保有並靈活使用原本的膝關節。但重度變形攣縮的退化性關節炎,還是建議考慮採部分或全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
此外,脛骨截骨矯正術是有治療時機的。翁佩韋指出,門診發現約有3-4成患者就醫時已屬較重度的膝關節退化,錯失接受脛骨截骨矯正術的時機。建議民眾若發現膝蓋疼痛持續2-3週,並有紅腫熱痛,彎曲時感覺緊繃等症狀時,應儘快到醫院接受詳細檢查。
在日常保養方面,許多民眾以為運動會磨損膝蓋,因而視運動為畏途。翁佩韋建議,適當的運動能加強大腿周圍的肌耐力,有助於保護膝蓋,使關節活動更穩定,例如健走、騎自行車、游泳等負重較低的運動。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