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伊比力斯」21年 北榮「俠女醫」陳倩為歧視槓家屬

▲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中心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專訪

她是後輩眼中的俠女、病人口中的倩醫師,偶爾還會充當起社工師,幫病患家屬解答生活瑣事。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中心癲癇科主治醫師陳倩,個頭嬌小、年近五十童顏依舊,談起癲癇,卻有種不容質疑的氣場。她如同進擊的修道者,將「伊比力斯」四個大字扛在肩上,一直走到沒有歧視的盡頭。

陳倩畢業於長庚醫學院,在北榮腦神經內科服務滿21年。畢業實習那年,因被「像神一樣、感覺IQ180」的腦神經內科總醫師強大邏輯所吸引,決心鑽研腦神經科學。結束公費生偏鄉服務後來到北榮,拜癲癇科醫師為師,最初只想挑戰科學,「後來病人接觸多了,我開始覺得自己可以幫他們做點什麼」。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8年前,陳倩跟著老師關尚勇接觸小兒癲癇,發現比起罹病成人,小兒的病況更為複雜,且社會上的偏見,更讓患者的治療難以推行。

▲陳倩醫師與大陸病患合影,患者來台治好癲癇2年後,順利娶得美嬌娘。(圖/陳倩醫師提供)

陳倩說,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為了「癲癇」2字,在神經內科的護理站與家屬隔空對罵。當時一名來做檢查的患者父親,不能接受10歲的女兒病例摘要寫著「癲癇科某病床」,要求護理人員更改。她上前解釋,表示住癲癇病床的不代表就是癲癇患者,但家長依然堅持拿掉這兩個字。

「這擺明了就是歧視!」陳倩至今講起這件事還是十分憤慨。當時她詢問病患,「妹妹,如果你的同學有癲癇,你願意幫他嗎?」女孩點頭。她再問,「你覺得你爸爸是這樣做是對的嗎?」女孩輕輕搖頭。由於氣不過,她當時拋下一句「妹妹我覺得你好可憐」就走了。但她也坦言,現在回想起來覺得太衝動了,不應該在小孩面前批評父母。

▲陳倩(右三)與家屬在北榮中正樓大廳合影。(圖/陳倩提供)

社會對癲癇的不友善屢見不鮮。陳倩回憶道,過去她常寄「台灣兒童癲癇學會」的刊物給家屬,結果有家長就打電話來拜託別寄了,「怕鄰居看到會說閒話」。而種種負面因子,也促成了學會在2008年改名為「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學會」的動機。

癲癇的英文就是Epilepsy,音譯就是『伊比力斯』。你剛剛問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像掩耳盜鈴?對。但如果我們持續努力,伊比力斯就會與正面觀念產生連結,患者也不用在社會上掩飾自己的身份了。」陳倩說。

▲台灣兒童癲癇協會在2008年改名為兒童伊比力斯協會,右圖為陳倩與患者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陳倩提供)

伊比力斯患者透過藥物治療,有6成有望痊癒,但有1成的患者可能變成頑固型癲癇,手術也不一定能根除。北榮每個月約會收治10例重度癲癇患者,是全台嚴重病患的集中地。若經評估需要開刀,神經內科與神經外科醫師便會合作,一人讀腦波、一人負責開顱與切除腫瘤。

神經外科主治醫師陳信宏是陳倩共事17年的夥伴,在他眼裡,陳倩就像「俠女」一般,既有著內科醫師的溫文儒雅,又有著外科醫師的明確果決。「她個性很阿莎力,酒量超好,也很照顧後輩,有時候我都會開玩笑叫她『姑姑』,但這是我自己往臉上貼金啦,以為我自己是楊過,哈哈。」

▲陳倩醫師與陳信宏醫師(左二)共事17年,一個在神內、一個神在神外,共同為重度伊比力斯患者努力。(圖/陳倩醫師提供)

癲癇一台刀開下去,至少要花上5~6個小時,若遇緊急患者卻排不到刀,就只能趁下班時間進行。陳倩多年前就遇過一名急速惡化的癲癇患者,晚上6點緊急進開刀房後,直到凌晨12點才結束,離開前她對正在關腦的陳信宏丟下一句,「加油,你還有2小時」,結果隔天收到陳的簡訊,上面寫道,「就衝著你這句話,我昨天只花1個半小時就關完了。」

除了與台北榮總兒童癲癇團隊相處融洽,陳倩也是患者與家屬最大的精神支柱。接受專訪的短短1小時半,她的手機就響了2次,全是家長的諮詢電話,有人問是否能更改手術時間?有人問快開學了怎麼辦?她都耐心回答。

▲重度兒童伊比力斯患者在手術前,須先住院2周每天24小時監測腦波。(圖/記者嚴云岑攝)

陳倩一天的接獲家長諮詢電話可達5通以上,加上Line對話,更是不計其數。有次她半夜3點無預警被電話聲嚇醒,電話那頭的父親驚慌詢問,兒子睡到一半突然大發作,是否要送急診?在確認無發燒與症狀已停止後,她要對方再觀察。但至今都沒有告訴家長,她為了接那通電話摔下床,隔天醒來,屁股瘀青了好大一塊。

「普通醫病關係可能只維持3年,但我們的病人因疾病關係,很多都是跟著你一輩子。」陳倩說,很多病人治癒後,都會回到協會當志工,有時候還會主動到病房關心尚未接受術前評估的小朋友,或在協會辦活動時,帶他們出去玩,「每次看到這個情況,我都覺得當醫師的真的超值得」。

▲台北榮總兒童癲癇病房一隅,上面的監視器可隨時監控患者情況。(圖/記者嚴云岑攝)

3年前,她接棒關尚勇,擔任台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秘書長一職,除了行遍全台中小學對家長、老師進行近千場衛教外,這一兩年也將觸角延伸到消防隊,未來也希望有機會幫警察上課。

「很多警察、消防員處理癲癇病人很熱心,但他們會有些誤解。」陳倩說,癲癇若只是小發作,大致上只要過幾分鐘就會自行停止,但過去曾發生過消防員為了救倒在路邊的癲癇病人,直接把免洗筷塞到嘴裡的事件,「新聞寫勇消救人,我看到差點昏倒。」因為一旦沒塞好掉進喉嚨,反而會造成病患更大的傷害。

▲陳倩有張娃娃臉,剛畢業到桃園榮民醫院服務時曾鬧過笑話。這張照片攝於10多年前。(圖/陳倩提供)

服務病患21年,陳倩遇過的趣事也不少。因為身高不高,又長了一張娃娃臉,剛畢業到桃園榮民醫院服務時,還沒看幾位病患,護理師到外面叫號碼,發現外面的伯伯都在笑,「他們說裡面就坐了一個小孩子啊」。升上主治醫師帶住院醫師巡房,病人完全無視她,只顧著對身後人高馬大、長相又成熟的男住院醫師說話,他手足無措,她也樂得在心裡偷笑。

面對醫師工作的強大壓力,陳倩應對的坦然。她說,自己走到現在從來沒有後悔過,「對病人,我的心態就是,用我的專業能力幫他們,如果還有機會,希望能幫他們再做得更多。」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