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制標準從產地變「風險」,核災4縣市食品解禁在即?(圖/食品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立法院衛環會今(7)日舉行日本核災食品輸台專案報告,由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代表發言。陳提到,自2011年福島核災發生以來,只剩台灣及中國大陸全面禁止食品輸入,「但這樣真的能確保消費者安全嗎?」他建議,核災食品應改為「風險管制」,除了高風險4產品外,其餘皆可在附有雙證的前提下輸入,目前仍在風險溝通階段,但政府樂觀其成。
日本核災食品輸台開放與否,一直是各界所關心的議題。為了考察日本核災地區食品控管情形,衛福部、農委會、外交部、經濟部與原能會於今年8月赴日實地勘查,並邀請食安專家、核子醫學科醫師等隨行。
陳吉仲以日本農林水產省提供的2015年監測資料為例,包括栽培類農產品、野生類農產品及初級加工食品檢測共26萬538件,其中檢出超標者共279件,佔比0.1%,包括稻米2件、豆類/雜糧類3件、淡水水產品類14件、初級加工產品15件,其餘195件皆為野生類產品,包括野生菇類16件、野生蔬菜類63件、野生鳥獸肉類166件,「真正的農產品件數並不多」。
▲衛福部次長何啟功與農委會副主委陳吉仲在立法院備詢。(圖/記者嚴云岑攝)
陳吉仲還提到,日本曾到世界貿易組織(WTO)控告南韓,指出其管制核災食品輸入營響自由貿易,由於輻射有半衰期,專家也認為日本國內的輻射量已大幅減少。因此,台灣若排出日本核災食品的安全疑慮,應跟隨國際腳步開放。
目前政府對於核災食品輸入共擬出2階段調整方向,第一階段為將產地管制改為「風險管制」,除了日本國內限制上市的14限特定食品與福島縣食品,以及茨城、群馬、櫪木、千葉等4縣的飲用水、嬰幼兒奶粉、茶類產品及野生水產品等4類高風險食品的風險管制應維持不變外,其餘產品則可在附有日本官方或授權單位開立的「輻射檢測報告」及「產地證明」等雙證後方可輸入。
陳吉仲說,現在應該針對高風險食品做管制,高風險的就不應該讓他進來,低風險不受輻射污染的,就透過雙證開放進口。第一階段實施6個月後,政府將進行檢討與評估,作為後續管制調整的參考依據。至於此項改變是否代表核災食品就此解禁?陳表示,目前仍在風險溝通階段,未來不排除開公聽會蒐集各界意見,但解禁與否,要待跨部會討論後才能拍板定案。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