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米總看到「小黑蟲」 一招教你杜絕米蟲

食力食事求實

食力食事求實 食力food NEXT

食品安全事件頻仍,希望透過網路媒介的散播力量,重建人與食品的信任關係,唯有知識與理性,才能讓人看清紛擾食安事件下的真相。


▲避免米的蟲蟲危機,低溫冷藏是好方法。(圖/食力food NEXT提供)

文/曹皕晴

煮飯前將白米取出清洗時,你是否也曾在米粒間看到小黑蟲?對於負責煮飯的家中大廚來說,或許曾有過這樣的經驗。家中的米發現有蟲,可能是米在前端製程過程中便遭受蟲類入侵,亦可能為購買後的保存方式影響蟲的生長,因此透過家中適當的保存做法,能減少蟲類繁殖的機會。

米中常出現的蟲類約有10幾種,如麥蛾、穀蠹等等,而其中米類中最常見的黑色小蟲為米象,即為大眾普遍稱呼的米蟲。米象為米類中危害最嚴重的害蟲之一,成蟲的米象大小約在2.5~3.5公釐,特徵為頭前端有如同象鼻子向下伸出的長管,此為米象的口器,而幼蟲時期的米象,則為細小白色的蟲。

看似無害的米象,主要以米穀為營養來源,當米經過碾製後除去外部的稻殼後,米象便能利用口器將米粒啃食出一個洞,並產卵於洞內再利用分泌物將洞口填平,而孵化的幼蟲便能利用米作為營養來源,當米遭受米象入侵,白米會遭到蛀食,壞掉的米會產生黑死或破損狀。

米象出現在米中主要有3個時間點,收割後進入倉穀貯存時、碾米時以及販售後的存放。米象喜好高溫的環境,氣溫越溫暖越有利於繁殖,根據農委會對於米象的相關描述資料,當溫度分別為25、21及17度C時,米象產卵數分別為268、100及43個,另外當溫度在13度時,米象成蟲則幾乎停止活動,因此溫度對於米象的繁殖與活動影響相當大,除了在稻米碾製後於穀倉保存時及超市等販售處的室內溫度很重要外,民眾購買回家的白米,保存方式也會直接影響米象的存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部分家庭會使用米桶來保存米,常採用在前一批米尚未用完時便接續倒入新的米,但若是米桶中舊米已受到蟲入侵,便可能影響新的一批米受損害。因此用完米桶中的米後需先清洗米桶,去除可能殘留的蟲卵,再重新添加新米入桶內,此作法固然能預防新米受筒中米蟲侵害,然而,將米置入冰箱冷藏才是最正確的保存法。

檢查家中的米是否完整密封,並採取放入冰箱低溫冷藏的作法,除了維持白米正常保鮮外,低溫密封同時不利於米象的生存。而購買米時可挑選真空包裝的米,真空的環境較不適合蟲類存活,而存放時可以分裝成小包裝冷藏於冰箱,以避免大包裝離開冷藏環境時增加米象繁殖的機會與範圍。

若開封後的米中已發現米象的蹤跡,可以經由洗米沖除米象,而遭米象蛀空的壞米,也會隨著洗米過程浮出,由於米飯會經過高溫烹煮,仍能安心食用。下次家中的米裡出現米蟲,來自我診斷一下米的存放方式吧!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米的保存相當重要,除了生產端掌控米的安全性外,家中保存時採用低溫冷藏的方式,才是抑制米蟲生長與繁殖的保存之道。

參考資料:
科技大觀園-米放久了為什麼會生蟲?
農委會農業試驗所
大紀元時報-長米蟲的白米可以吃嗎?


本文由食力foodNEXT 【避免米的蟲蟲危機 低溫冷藏是好方法】授權提供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