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卡PM 2.5用「洗鼻器」就OK? 食藥署:效果有限!

▲鼻腔卡PM 2.5用「洗鼻器」就OK?食藥署:效果有限!(圖/東森新聞)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台灣每逢冬季或空氣對流不旺盛的時候,空氣中的細懸浮微粒PM2.5就會大增,造成鼻子不適、過敏或發炎,有些人擔心吸入過多PM2.5會對身體健康的危害,因此用朋友推薦用洗鼻器定時清潔鼻腔黏膜,希望可以洗掉鼻腔內的微小粒子。不過食藥署卻表示,PM2.5吸入人體後,不太會積存在鼻腔黏膜,因此使用洗鼻器清夠的效果「相當有限」。

食藥署在闢謠專區寫道,洗鼻器為低風險的第一等級醫療器材,是一種用於清潔鼻腔的工具,利用手動擠壓或電動形式將生理食鹽水送入鼻腔,流經鼻前庭、鼻竇、鼻咽部,再由另一側鼻孔或口排出,藉由水流灌注,清潔鼻腔內汙垢、細菌等致病原,恢復鼻腔過濾雜質與有害物質的功能,有助於緩解鼻竇炎、過敏性鼻炎等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因為PM 2.5細懸浮微粒屬於極小分子,吸入人體後大多會通過鼻腔而吸附在肺部組織,不太會存積在鼻腔黏膜,因此洗鼻器對清除PM 2.5細懸浮微粒的效果有限。

▲食藥署說,洗鼻器應搭配生理食鹽水使用。(圖/東森新聞)

食藥署提醒,洗鼻器應搭配30℃至35℃的一般生理食鹽水使用,切勿使用一般清水、蒸餾水、茶水或是眼鏡用生理食鹽水,溫度過高或過低,反而刺激鼻腔黏膜細胞,引發不適或過敏。使用完畢後務必洗淨後晾乾,並定期更換洗鼻瓶以免細菌滋生。至於鼻腔清洗頻率,鼻子原有自清功能,洗鼻器只是輔助的方式,建議使用前諮詢醫師意見,至多早晚共兩次或每晚一次即可。

此外,食藥署還建議,購買洗鼻器時要「認證照」,認清產品包裝上的醫療器材許可證以及購買地點的藥商許可執照,使用時要「看說明」,依照產品說明書的指示使用產品,才能發揮產品的效能。如果使用後有發現醫療器材品質不良之狀況,或因使用醫療器材引起之不良反應,請立即通報食藥署所建置的「藥物食品化粧品上市後品質管理系統」通報,以維護自身權益。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