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打滾忘洗澡,小心「恙蟎」悄悄爬上身。(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恙蟲病是僅次於登革熱的台灣蟲媒疾病,感染後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每年約有300-500個確定病例。由於恙蟎幼蟲喜停留於草叢中,疾管署提醒,民眾至山區或進行戶外活動時,若接觸到草叢環境,離開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身的衣物,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
為了幫助瞭解恙蟲的特性,衛福部近日出版了《台灣恙蟎誌》一書,透過近10年在臺灣本島及離島地區的調查、採集,針對國內現有38種恙蟲的形態特徵、分布及傳播疾病等詳盡介紹,並建立屬檢索表及種檢索表。
研究檢驗及疫苗研製中心科長王錫杰說,恙蟎幼蟲為寄生性病媒,且體型微小,體長約0.2~0.3 mm,肉眼幾乎看不見,常需要捕捉動物來採集,其中以臺灣數量最多的野生哺乳動物低海拔鼠類、鼩鼱類採集恙蟲為主,並延伸至高海拔鼠類、鼩鼱類動物及其他野生動物如蝙蝠、鳥類、蜥蝪及食肉目動物等。
此外,經由這次的調查發現,臺灣僅有少數種類恙蟎會傳播恙蟲病,而且會隨著不同地域及季節由不同恙蟎感染,在臺灣夏季主要由地里纖恙蟎感染,英帕纖恙蟎是花蓮縣夏季主要病媒;而小板纖恙蟎及粗毛纖恙蟎則分別為金門縣及連江縣的冬季病媒。
王錫杰說,恙蟲病是經由被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蟎幼蟲叮咬而感染,民眾感染恙蟲病後會出現持續性高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等症狀,在臨床上不易被聯想是蟲媒疾病,未及時治療致死率達6成。台灣病例多集中在花東與外島區,流行高峰為每年的6月及9月。他提醒,民眾至山區或進行戶外活動時,應穿著淺色長袖衣褲並防蚊藥劑,以避免恙蟎叮咬;離開草叢後應儘快沐浴,並換洗全身的衣物,以降低感染恙蟲病的機會。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