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者社交困難有解!長庚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改善

▲▼長庚醫院最新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 可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能力。(圖/長庚醫院提供)

▲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左)示範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圖/長庚醫院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自閉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發展疾患,會造成患者社交溝通困難、堅持度過高或侷限興趣而對日常生活產生重大影響,但目前仍缺乏有效生物性治療方法。林口長庚醫療團隊今(21)日公布研究成果,使用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為自閉症治療帶來曙光。

根據統計,自閉症的發生率約為1%至2%,且有逐年上升趨勢。進行這項研究的林口長庚兒童心智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倪信章指出,自閉者在成長過程中可能面臨多方面的挑戰,包括人際關係、情緒調控、課業學習和生活自理等,需要家庭、學校以及整個社會的充分理解與支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倪信章說明,目前自閉者的協助方式以行為治療為主,但效果有限,且個別差異大;至於藥物治療,雖然可以緩解自閉者的焦慮情緒或者改善專注力,但無法改善自閉者的核心困難(社交溝通/固執行為)。也因此,自閉症的生物性治療方式,急需突破性的發展。

▲▼長庚醫院最新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 可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能力。(圖/長庚醫院提供)

▲研究團隊應用3D技術定位右側前額下迴,實施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圖/長庚醫院提供)

研究團隊在國家科學及技術委員會、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長庚醫院的支持下,將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應用在自閉症,重點探索的腦區包括背外側前額葉、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

倪信章解釋,背外側前額葉腦區跟執行功能、情緒調節以及固執行為相關;後顳上溝及右側前額下迴跟心智理論(將心比心的能力)相關,因此上述三個腦區被認為在自閉症的生物性治療中具有發展的潛力。

在針對60名、8至30歲的自閉者進行試驗,結果在右側前額下迴的刺激發現重大的突破。倪信章指出,在不需要麻醉的狀況下,每週2次,每次5分鐘內,連續8週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證實可顯著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功能,且治療效果可維持4週;研究成果已發表於2024年9月國際頂尖期刊《Psychological Medicine》。

▲▼左起:倪信章醫師、梁歆宜主任、林永昌主任、楊皇煜主任。(圖/長庚醫院提供)

▲長庚醫院發表最新研究,刺激腦右側前額下迴可提升自閉者社交認知能力。(圖/長庚醫院提供)

倪信章也提到,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大腦介入技術,利用物理學中電場與磁場相互作用原理,以非侵入性的方式影響大腦功能,已被廣泛地應用於多種神經科與精神疾患的治療中,並在多個國家取得鬱症的治療許可。且由長庚大學改良開發出Theta叢集性經顱磁刺激術,大幅縮短治療時間,同時提高了安全性與可行性。

倪信章強調,由於自閉者的臨床表現差異顯著,因此單一腦區的成功無法適用於所有自閉者。團隊後續將持續探索自閉症的生物性治療方式,期望這些累積的研究成果最終能夠獲得正式的治療許可,為自閉者與其家庭帶來治療曙光。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