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健檢中心設置CT、MRI分流檢查 衛福部研商可行性暫無共識

▲▼照CT、MRI。(圖/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醫事司討論開放醫院外醫療機構設置CT、MRI相關檢查可行性,資料照。(圖/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因應國人磁振造影(MRI)或電腦斷層(CT)檢查需求上升,臨床出現排隊等檢查等情況,衛福部醫事司今(21)日開會討論讓醫院外的醫療機構,如診所、健檢中心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CT)及磁振造影機(MRI)。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指出,會中就設置規範方面尚未有共識,還要持續搜集意見,已高度共識的部分是要讓放射師執業環境提升。

現行「特定醫療技術檢查檢驗醫療儀器施行或使用管理辦法」,僅限醫院設置CT、MRI,然而現在民眾對自身健康狀況關注提升,很多人會自費健檢,專家臨床觀察,現在CT、MRI排程都拖比較長,民眾檢查至少要三周或者一個月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醫事放射師公會建議,應該開放醫院外醫療機構如診所、健檢中心等設置電腦斷層掃描儀(CT)及磁振造影機(MRI),讓有疾病急需檢查患者與自費健檢者分流,自費健檢可到診所執行避免久候。衛福部醫事司今日下午邀集中華民國放射線醫學會、中華民國醫事放射師公會全國聯合會、中華民國基層醫療協會、中華民國診所協會全國聯合會等相關單位開會討論可行性。

劉玉菁表示,會議初步有兩個結論,大家有高度共識要把醫事放射師執業環境弄得更好;至於設置CT、MRI的機構,今天主要目的還是在搜集意見,還沒有定論,但會中不少意見認為在診所設置可能風險大於好處。

基層醫院協會理事長林應然受訪指出,會議中討論若在診所健檢中心設置CT、MRI,「做自費項目較沒有爭議」,只要設置條件備齊,包含夠判讀的放射科醫師、執行檢驗的放射師,然後也要有相關配備如鉛板安裝,不要讓放射線外洩影響他人;但是如果是健保給付項目,可能會影響基層醫療給付,這點較多人反對。

醫事放射師公會理事長杜俊元受訪表示,目前醫院內相關檢查面臨排程問題,包含肺癌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自費健檢等問題,都壓縮到第一線人員的工作,才希望能讓自費健檢者分流到診所、健檢中心。

醫院相關代表不認同,希望在醫院內部分流即可,但杜俊元直言,其實醫院內部早就已涉法分流多年,就是內部無法消化,才要向外尋求另外的方法。

針對相關風險,醫院代表認爲廣設自費健檢會擔心醫療品質、民眾接受輻射劑量增加等,杜俊元則表示,相關設置都有法規規範,只要是符合規範,沒道理在醫院做不會增加,到診所就會增加,「只要符合就是在合理劑量之內」。

杜俊元無奈表示,本次會議各界比較有共識是承認「放射師在醫療產業裡是弱勢」,認同應協助改善勞動環境,但用什麼方法還要研議討論。

有醫院擔心放寬設置標準,會讓放射師人力流失、聘請困難。杜俊元指出,放射師在醫院工作面臨低薪問題,新人起薪僅3萬,因為服務急診要輪三班、有急重症病人隨call隨到,即便有相關加給薪水僅接近4萬,現行設置規範讓放射師被綁在醫院,無法到診所等處工作,讓公會成員甚至無奈說出「要不要乾脆轉行去鼎泰豐」。

目前國內放射師有執業登記在醫院上班約7300人,但全部通過國家考試總數約1萬2000多人。杜俊元說,這代表還有5000多人因為環境問題,不願投入醫療產業。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