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未婚族」諮詢生育比例成長近6成。(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晚婚晚育」是現代社會一大問題,醫師指出,近期統計發現,有部份民眾無婚姻規劃,但有生育規劃,根據近3年觀察,「未婚族」諮詢生育比例成長近6成,諮詢「單身生育」民眾明顯增加;且社會普遍認為年輕人「不願生、不敢生」,但從數據來看,民眾對於生養小孩其實「更加謹慎、更有規劃」。
台灣少子化嚴重,生育率連年下降,2024年適逢龍年,但龍年效應卻沒發威。TFC臺北生殖中心院長胡玉銘醫師表示,台灣今年1至9月新生兒僅9萬7733人,相較去年同期的9萬9652人,已減少了1919位新生兒的出生。
胡玉銘說,台灣有「婚育一體」的觀念,非婚生子女率僅約4%,但以現在社會型態來看,年輕人大學畢業、出社會、工作穩定後,有養育小孩的經濟基礎時,大多已30歲左右,生育黃金年齡只剩4、5年而已,根據統計,在女性30至35歲的適育年齡,有偶率只有41.4%,也就是說,只有4成的女性有機會生小孩。
▲醫師指出,台灣出生率連年降低,問題並非單純的「年輕人不想生」。(圖/記者趙于婷攝)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出生率連年降低,問題並非單純的「年輕人不想生」。不孕症專科醫師黃馨慧表示,從近3年的就診統計數據觀察,「未婚族」求診量其實連年增加,自111年至113年10月中旬,已成長近6成,且持續加速增長中,顯示民眾對於生育規劃其實越來越積極,民眾對於生養小孩其實「更加謹慎、更有規劃」,甚至在進入婚姻前,就積極赴醫療機構諮詢。
台灣人並非「不生」,而是「不婚」。黃馨慧也特別提到,諮詢「單身生育」的民眾,出現在診間的比率也越來越高;在台灣社會進步的同時,單身生育的族群其實也應運而生,但目前台灣《人工生殖法》尚未修法完成,盼未來在法規修訂上,能夠貼合台灣社會現況。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