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醫治療讓心臟驟停患者免於心臟移植和截肢。(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一名47歲男性,過去沒有特別病史,竟然在家中心臟驟停被送入急診室,診斷為心源性休克並患有三支血管病變,進行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體外葉克膜後, 竟出現多器官功能不全還有肢體缺血,恐怕需要心臟移植與截肢,所幸在中西醫合併治療,成功讓患者避免移植與截肢命運,並且順利出院。
三總臨床藥學部中藥局組長廖培伶表示,個案在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及體外葉克膜之後,因為多器官功能不全,醫師為其植入雙心室輔助裝置,並建議進行心臟移植。兩周後,患者出現肢體缺血,右下肢的傷口有大量滲出,醫師建議進行肢體截肢以防止感染;病患後續考量手術風險與經濟壓力,希望保留心臟和四肢,並表示接受結合中醫治療意願。
廖培伶指出,在中醫介入治療的初期,病患服用了包含10-14種中藥材的湯劑,這些藥材包括炮附子、晉耆、西洋參及北沙參,用以增強心臟功能及提升心臟收縮力(補益心氣);玉竹、生地黃、牡丹皮及綿茵陳具有抗炎效果(養陰、清熱、涼血);當歸、川芎及桂枝能改善周邊血管灌流,抑制瘀斑(活血化瘀)。
隨著治療的進行,也需要使用大劑量的附子,廖培伶解釋,透過長時間煎製讓附子毒性顯著降低,但其強心成分經長時間煎煮後卻不會遭到破壞。
此外,醫師在傷口部位使用了中藥膏劑「生肌玉紅膏」,以促進傷口癒合與肌肉生長。這款藥膏主要用於促進組織再生、消腫止痛、止血及加速傷口癒合,經治療後,病患四肢壞疽顯著改善。
廖培伶說明,患者後續順利出院,到目前持續在三總接受中醫治療,包括中藥湯劑和中草藥膏劑以用於傷口治療;他每天能站立20分鐘,從未進行過心臟移植或肢體截肢;壞疽的組織自然脫落,沒有發生感染。
廖培伶強調,中醫廣泛用於治療心臟衰竭,其藥材和成分的治療效果在過去幾十年已經得到科學驗證,但由於重症患者所使用的中藥劑量遠高於一般患者,相較於一般病患煎煮時程約1小時,以本次重症個案的中藥個別化煎煮須3.5小時。
三總的智慧中藥局透過標準化設計濃縮煎煮的方式,對處方進行更精準的個別化服務,並依照病情進行調整,有效提升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效果。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