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心血管健康10大飲食原則。(圖/食力提供,下同)
文/李旻叡
間歇性斷食是近年來非常流行的飲食法,特別是「168斷食」,許多人會為了減肥或達到其他特定的健康效果而嘗試。然而,2024年3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學研究團隊在美國心臟協會於芝加哥舉行的「流行病學和預防│生活方式和代謝健康科學」會議發表了一個研究摘要,表示長期168斷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168斷食」使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高91%?間歇性斷食最新研究引爭議!
這篇涉及20000多名成年人的研究結果由上海交通大學發表,回顧2003年至2018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收集平均年齡為48.5歲、男女比例約各一半的20,078名美國成年人資料,根據這些參與者完成的兩份24小時飲食回憶問卷,算出平均進食時間後將全部人分為5個組別:小於8小時組、8至10小時組、10至12小時組、12至16小時組、大於16小時組,並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庫(2003年至2019年12月期間美國死亡人數)進行比較,探討進食時間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
目前已公開的研究結果包含幾個重點:
1、與進食時間12至16小時相比,進食時間8小時以內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91%。
2、與進食時間12至16小時相比,進食時間小於8小時者,沒有降低全因性死亡或癌症死亡風險。
3、不論是一般族群、心血管疾病患者或癌症患者,進食時間小於8小時,都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關。
4、每天進食時間超過16小時的癌症患者,與較低的癌症死亡率相關。
雖然這份研究尚未正式刊登在期刊上,但根據目前公開的摘要,已經引起許多專家提出疑問,包含:為何研究僅根據2天的24小時飲食回憶法將人們分為長期不同的飲食模式?如何確定參與者沒有在其他時間進食?研究是否有考慮到受試者的生活型態是否與大眾不同,例如夜間駕駛或需要輪值大夜班的醫事人員、消防員?研究是否考慮到除了飲食模式,受試者本身就擁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如抽菸、酒精、缺乏運動或貧窮等?
除此之外,研究本身具有一定的侷限性,例如飲食資訊是來自參與者的自我報告,可能會受到個人記憶影響,也難以準確評估是否為日常的飲食模式,所以未來還需要更多研究驗證,但總結來說,這份研究結果不支持長期採用168飲食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或延長壽命。
▲間歇性斷食法風靡全球。
間歇性斷食為何風靡全球?
間歇性斷食定義為在特定的一段時間禁食,在特定的一段時間隨意攝取食物,以此作為交替循環,常見的間歇性斷食方法包含168斷食、5:2斷食、隔日斷食等等。
這些飲食方法受到大眾歡迎有眾多原因,但最主因在於,間歇性斷食相比其他需要遵守各種原則的飲食或計算熱量的飲食,允許執行者對於食物的選擇更加自由,且受到時間的限制,可以更有效的限制熱量攝取,進而達到顯著的減重效果,許多研究也指出斷食不僅可以幫助減重,還有改善新陳代謝、穩定血糖、抗發炎、降低血脂等正面結果。
然而間歇性斷食作為一個較新型的飲食方法,目前大多數研究證據來自動物實驗或是短期人體試驗,科學上對於間歇性飲食對於人類長期的健康影響尚無定論。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
2024年3月19日,美國心臟協會於芝加哥舉行的「流行病學和預防│生活方式和代謝健康科學」會議上,上海交通大學發表回顧2003年至2018年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檢查調查(NHANES),與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庫進行比較,探討進食時間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發現168斷食與進食時間12至16小時相比,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91%。
本文由食力food NEXT【最新研究指「168斷食」會增加91%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到底怎麼吃才能護心?】授權提供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