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患者因為出現呼吸喘、胸痛或背痛等症狀,檢查發現是罕見惡性肋膜間皮瘤。(示意圖/取自免費圖庫pexels)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一名從事石䃇暴露高風險職業長達40年的患者,近期出現呼吸喘、胸痛、背痛等症狀,就診檢查發現是罕見「惡性肋膜間皮瘤」。醫師指出,許多病人是因為工作罹癌,過去治療方式有限,因為症狀容易和其他疾病混淆,導致確診時可能已屆高齡,半數晚期、存活期僅4到8個月。
石䃇是早期建築或裝潢工程常用物質,但在1977年被國際認定為一級致癌物後,國內也已納入法規管理。不過,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陳育民指出,石䃇潛伏期可能長達40年,多數患者確診時不僅已屆高齡,且半數已是晚期、存活期僅4到8個月。
台中榮民總醫院內科部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黃彥翔提到,多數民眾對於惡性肋膜間皮瘤不甚熟悉,往往不曉得這不僅是一種潛伏期長,且惡性度高的癌症。醫師說,先前一名69歲、從事石䃇暴露高風險職業已達40年的患者,因為出現呼吸喘、胸痛背痛等不明原因症狀,前往醫院求診,經過多次的檢查後,證實是「惡性肋膜間皮瘤」。
▲惡性肋膜間皮瘤症狀容易和呼吸道疾病混淆,建議民眾要提高警覺。(圖/主辦單位提供)
黃彥翔表示,當患者吸入石䃇纖維後,深入小支氣管,侵入肋膜間皮細胞,反覆發炎受損的狀況下,會癌化進而形成間皮瘤。且石䃇塵還可能引起石䃇肺症、肺癌等。醫師後續和家屬討論以「免疫合併治療」方式,而病人兩個月就不再需要使用氧氣機了,回診時也可以靠自己的力量行走,甚至無須輪椅代步。
陳育民指出,過往惡性肋膜間皮瘤治療方式相當有限,僅20%可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復發率卻高達75%,導致逾8成患者無法存活超過五年;不適用手術的患者也只有化療可選,治療後平均存活期卻僅一年、且半數會在半年內出現疾病惡化。
陳育民提醒,症狀包括胸部一側或腰部疼痛、咳嗽、臉部或手臂腫脹、呼吸急促、吞嚥困難、體重減輕等,因症狀和呼吸道疾病容易混淆,經過多次檢查才確診。醫師建議,出現上述症狀或曾接觸過石䃇的民眾要提高警覺。
陳育民表示,健保將雙免疫治療納入惡性肋膜間皮瘤一線給付,若屬於無法切除之惡性肋膜間皮瘤且病理組織為非上皮型即可申請給付。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