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指出,近年大腸癌年輕化。(圖/達志/示意圖)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46歲中年男性因右上腹疼痛持續一個月就醫,但並無其他排便狀況改變或出血症狀,也無家族病史,不過經大腸鏡檢查診斷為「升結腸大腸癌」,化驗後確定是第三期。醫師指出,侵襲年輕族群的大腸癌越來越常見,除了「家族史」之外,「缺乏攝取高纖食物、運動量不足、常吃油炸、燒烤或加工肉品、抽菸」等都是危險因子。
收治該病例的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廖敏凱說明,台灣地區50歲以上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因國健署糞便潛血篩檢及積極召回陽性者接受檢查政策,近年已有逐漸減少的趨勢,但相對來說,侵襲年輕族群的大腸癌越來越常見,統計發現40~49歲族群的發生率在過去20年中幾乎翻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廖敏凱指出,大腸癌常見症狀有「出血、排便頻率變化、大便變細、腹部疼痛或硬塊、體重減輕」等,但若出現明顯症狀時,常常代表疾病已發展到較後期,這些病患往往需要接受較進階的治療,如開刀合併放射治療或化學治療等等,併發症較多預後也比較差。
不過大腸癌的明確原因仍待研究,廖敏凱說,一般認為除遺傳體質如家族病史之外,飲食與生活方式為可能肇因,較高風險因子包括缺乏攝取高纖食物、運動量不足、常吃油炸、燒烤或加工肉品、抽菸等,有以上習慣的族群更需注意篩檢。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