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9成媽媽願「餵母乳」!石頭奶、乳汁不夠怎麼辦? 3QA解答

▲▼國健署針對母乳哺育製作教學影片,並解答正確哺乳資訊。(圖/記者張乃文攝)

▲國健署調查母乳哺育率,9成以上母親有意願哺餵。(圖/記者張乃文攝)

記者張乃文/台北報導

國健署公布111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結果顯示有9成以上的母親「有意願哺餵母乳」。但哺乳期間會遇到重重關卡,統計3大媽媽們最需要解答的問題分別為「如何讓寶寶吸到奶水?」等。衛教師也提醒,平時許多人以為可以發奶的食物,其實在出現「石頭奶」的時候,就不要再食用,否則會導致母乳更難擠出。

國健署副署長魏璽倫說,依據國民健康署111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結果,9成以上媽媽有意願哺餵寶寶母乳,而在哺乳期間最需要獲得支持的前三名為「有人教我哺育母乳的相關知識」、「有人教我如何哺乳」、「有人教我可以利用那些哺乳資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也因此,針對哺乳3大問題,國健署一一提供解答:

Q1:如何讓寶寶吸到奶水?

A:準備開始哺餵寶寶時,首先要先洗淨雙手,依自己舒適狀態,採取不同姿勢,與寶寶也必須緊密相貼,讓寶寶身體與頭呈一直線,並且正確含住乳房後,可以看見寶寶有慢而深地吸吮及產生吞嚥的動作。

Q2:如何知道寶寶餓了或獲得足夠奶水?

A:可從3個部分觀察,首先,寶寶「飢餓暗示」會尋找乳房,頭會轉來轉去,嘴張開吸吮自己的手,或有吐舌、舔嘴唇等動作;「飽食暗示」則是當寶寶吃飽後,會滿足入睡,全身放鬆減少吸吮,推開或遠離乳房;「獲得足夠奶水的表現」可觀察寶寶大小便次數及顏色。

如:一天約有「5到6片溼尿布」,且尿液的顏色呈現淡黃色,而寶寶出生2至3天內會有胎便,呈現黃綠色,2至3天後,在一般正常哺餵的情況下都會呈現淡黃色;也可以觀察寶寶體重增加的情形,剛出生幾天寶寶會有生理性脫水,體重會下降,1至2周後體重會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後續寶寶每周增加125公克以上,都屬於正常範圍。

▲▼國健署針對母乳哺育製作教學影片,並解答正確哺乳資訊。(圖/記者張乃文攝)

▲國健署針對母乳哺育製作教學影片,並解答正確哺乳資訊。(圖/記者張乃文攝)

Q3:如何增加奶水?

A:奶水的產生原理為「寶寶吸多少,媽媽就產生多少」,也就是透過親餵或擠乳,頻繁將奶水移出,才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好辦法。但是當媽媽於哺乳過程中有太多的壓力、失去自信及充滿懷疑時,就會影響母乳供需原理順利的運行,這時也需要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鼓勵。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衛教師洪靜琦受訪時則表示,有些媽媽會擔心沒奶水,因此特地食用容易「發奶」食物,不過這比較偏向心理上的放鬆作用,因為奶水不足的問題通常是沒有及時哺餵孩子,等到脹奶塞住後,寶寶也已經開始喝配方奶,出現吸吮困難,而脹奶的同時,身體會分泌退奶因子,也導致後續乳汁不足。

洪靜琦也強調,有醫學研究顯示,95%以上的母親都是有足夠奶水可哺餵孩子,「很少天生沒有乳汁的」,也提醒媽媽們在「石頭奶」時,不建議再食用「易發奶」食物;另外,有些人會在腫脹時敷高麗菜葉,衛教師也說,高麗菜葉是屬於冷敷,而酵素確實可讓腫脹不舒服的狀態緩解。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