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螫併發蜂窩性組織炎。(圖/北榮毒物中心提供)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9月份天氣逐漸轉為秋高氣爽,但若前往郊外踏青千萬要當心「蜂螫」。衛福部暨台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今(15)日公布最新研究報告,蜜蜂及虎頭蜂(胡蜂)螫傷好發夏秋兩季,且又以每年9月份個案達最高峰。專家提醒,如果同時被胡蜂螫傷20處以上,出現嚴重中毒症狀甚至死亡風險高,另即便沒有那麼多螫傷處,一旦出現過敏症狀,也應該要盡快就醫。
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主任楊振昌分享,醫院這幾天才收治一名被蜂螫的個案,因為去陽明山風櫃嘴被10幾隻虎頭蜂螫傷,包含軀幹、手腳都是傷口,後續引起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左腳踝傷口甚至蜂窩性組織炎,被收治住院治療整整4天,到今天才出院。
根據毒物中心最新研究報告,分析2001至2021年期間,因蜂螫傷通報至毒物中心的病人共有661名,其中有46人(7.5%)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或死亡,蜜蜂和胡蜂螫傷主要發生在夏季和秋季,特別是9月份通報螫傷的人數達到最高峰。
為何這時期這麼容易被蜂螫?楊振昌解釋,蜂類在秋天築巢、也要貯存食物過冬,工作繁忙,加上防禦習性,特別容易被激怒。
進一步分析46名嚴重病人,29人屬於重症、另17人則是死亡,且研究結果進一步發現同時被越多隻蜂螫傷、被胡蜂螫傷、年齡較大者及身體多處部位被螫傷的病人,與蜂螫後是否產生嚴重中毒具有顯著的相關性。
▲黃腰胡蜂及黑腹胡蜂。(圖/北榮毒物中心提供)
楊振昌解釋,蜜蜂和胡蜂螫傷後可能引起全身性的毒性反應,包括過敏反應、凝血功能異常、橫紋肌溶解症、急性腎損傷和肝損傷等;而螫傷數目越多,直接的毒性反應(如急性腎損傷、橫紋肌溶解症和急性肝損傷)就越嚴重。對於胡蜂螫傷,若螫傷數超過20處時,則可能產生嚴重的中毒症狀甚至死亡。
楊振昌說,曾有北市消防員赴陽明山處理虎頭蜂窩,抵達時還來不及穿好防護裝備,就剛好一輛卡車經過,驚擾到虎頭蜂,導致消防隊員被蜂螫。其中分隊長出現過敏性反應,打了腎上腺素才改善,隊員則出現顏面神經麻痺,所幸後來都有康復。
在蜂螫的治療處置上,毒物中心建議,在被螫傷後應盡速遠離蜂螫現場及取出螫針;對於輕微的螫傷,可以使用冰敷以緩解症狀;局部症狀持續未緩解時,則可使用消炎止痛藥膏塗抹局部,且應避免搓揉局部以免併發蜂窩性組織炎。至於同時被胡蜂螫傷20處以上,或者沒有那麼多處螫傷但有出現過敏症狀,都應該要盡快就醫。
鑒於目前正值蜂螫的高峰季節,毒物中心提醒,民眾應保持警惕並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特別是在戶外活動時,建議避免穿著鮮豔衣物或塗抹香水;遇見蜜蜂和胡蜂在附近盤旋時,應迅速且安靜離開,以免驚擾蜂隻導致被蜂螫傷,或甚至引來蜜蜂或胡蜂群起而攻。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