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台灣麻醉手術需求量大,據統計一年手術需全身麻醉者竟破250萬例,也就是平均每日約13秒就有一次全身麻醉,因此麻醉安全與麻醉品質更與你我息息相關。不過,日常生活中常聽到不少有關麻醉的「都市傳說」,像是擔心會一覺不醒、在手術中痛醒等,為了讓大眾更進一步了解手術中的麻醉安全,《雲端保健室》就邀請到馬偕醫院麻醉部主任徐永偉、藝人蔡允潔、資深醫藥記者張翠芬等三位來賓,一起來破除麻醉的「都市傳說」,並帶來正確的麻醉衛教知識!
「退全身麻醉的時候,我身體不能動,但我的意識跟聽覺都是清楚的」。藝人蔡允潔回想10幾年前因車禍送醫急診,而術後在恢復室退麻醉的經歷卻讓她有很不好的感受,直說當時身體發冷又動不了,讓她覺得自己很像屍體。
資深醫藥記者張翠芬去年也因動刀而全身麻醉,但因為術後太快進食,結果食物一下肚馬上翻胃乾嘔,連續兩天都吐得七葷八素甚至無法下床,這經驗讓她想到,如果發生在老人家身上肯定會非常辛苦。
針對蔡允潔與張翠芬的麻醉經驗,馬偕醫院麻醉部主任徐永偉解釋,術後出現身體不能動但開始有意識的情形,是病人身體內還有殘餘的麻醉藥物造成,而目前的醫療水準來說,麻醉的復原品質都比10幾年前好很多。至於,術後進食的注意事項,徐永偉醫師建議病患可以在恢復到不暈的時候,嘗試先喝點水,確定不會吐了再開始吃東西。
節目也歸納網路上常見的麻醉傳聞,例如:怕麻醉後醒不來、酒量佳者劑量要更多、麻醉量失準在手術中痛醒、術後神經麻痺或傷及腦神經影響智力、麻醉後記憶力下降等。徐永偉醫師表示,現在有新世代的麻醉藥物且監視系統也不斷提升,藥物與硬體的發展都讓麻醉安全提升不少,而且加上麻醉專科醫師的評估,判斷身體狀況合乎用藥標準,整體麻醉安全都有獲得專業把關,呼籲民眾不用太過擔心。
「我在檢查途中醒過來,眼睜睜看著醫生拿著器具。這真的讓我嚇到」主持人劉姿麟分享朋友的麻醉經驗。對此,徐永偉醫師表示,偶而確實會有這種狀況發生,因為「胃鏡、大腸鏡等鎮靜檢查,目標是為了減輕病人的焦慮與檢查的不適,有時候醫師會考量病人的身體狀況,酌量給予病人鎮靜麻醉藥物,並不是要讓病人完全地睡著進入全身麻醉的狀態,所以是有可能在檢查途中醒過來,但是就算醒來也不會讓人覺得不舒服」。
除了民眾對麻醉有許多錯誤迷思與理解外,對麻醉醫師的工作也是一知半解。徐永偉醫師表示「麻醉醫師是擔任病人手術中的安全守護者」,包含從術前評估、術中監測各種參數、術後的恢復與止痛等,都是麻醉醫師包辦的重要工作。資深醫藥記者張翠芬也分享採訪觀察,她說過去高齡者不太願意就醫,但現在不乏就能看到人瑞手術成功的新聞,這些背後有許多醫療團隊很辛苦的地方,而麻醉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因為高齡長輩的麻醉有許多複雜的問題需要注意,「所以高齡長輩的手術成功,就是靠背後麻醉醫師的把關」。
徐永偉醫師在節目中提到,隨民眾醫療需求提高,麻醉醫師的重要性也不斷提升,他表示,目前台灣每年培養60位麻醉專科醫師,而近年衛福部也看見麻醉人力需求,因此在政策上有相應措施,例如調整專科醫師容額或訂定業務量的評估指標,另外引入麻醉新藥、使用進步的監控儀器、培育專業人力等方式,都是希望逐步提升麻醉的安全,守護民眾的健康。
除了靠專業麻醉醫師把關安全,病人在麻醉醫師術前評估時也必須據實以告。徐永偉醫師指出,包含個人病史、手術史、過去的麻醉經驗,特別是長輩的用藥情況等,都是麻醉醫師問診時非常關心的問題,因為這些資訊對手術麻醉用藥的判斷都有影響。
徐永偉醫師進一步解釋,常見麻醉方式有全身麻醉、區域或半身麻醉、局部麻醉,局部麻醉由手術醫師執行,其他全身麻醉、區域或半身麻醉則由麻醉科醫師執行,而對於年長者、心臟病患者、呼吸系統疾病患者、肝腎病患者、重度肥胖、過敏體質者、麻醉代謝力較差等麻醉高風險族群,麻醉醫師在用藥時,都會有安全上的特別考量。
資深醫藥記者張翠芬也有感而發地說,近年來麻醉品質不斷提升,台灣除了補強專業麻醉人力外,也從德國引進目前在麻醉領域最新的鎮靜麻醉藥物,換言之,國內除了有專業的麻醉團隊也有與國際接軌的麻醉新藥。
針對台灣引入的鎮靜麻醉新藥,徐永偉醫師從臨床資料認為,麻醉新藥對患者有正面幫助。他指出,麻醉新藥有快麻、快醒、超短效的優點,恢復時間可縮短2倍;安全性佳,可降低呼吸抑制與心肺抑制風險且減少注射部位疼痛;快速代謝,不影響肝腎功能,不蓄積體內;術後意識恢復快速,連美國麻醉醫學會也建議麻醉高風險患者,像是65歲以上長者、有多重慢性病患者、肝腎功能不佳、BMI>35重度肥胖等族群可優先選擇。
資深醫藥記者張翠芬指出,臨床等了20年終於出現鎮靜麻醉新藥,台灣也很快跟國際接軌,目前全台已超過半數以上的醫學中心、部分大型健檢中心、集團型診所也開始導入使用。對此,徐永偉醫師回應表示,近年來醫療界講求快速復原,健保署也著手推動「ERAS術後快速康復」,由麻醉醫師扮演提升麻醉安全與品質的關鍵角色,運用新藥與新科技的輔助,一來讓民眾有更安全的麻醉環境與選擇,二來也能提升醫療資源的使用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