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罹愛滋!暖醫一句話化解媽媽迷思與恐懼 U=U新觀念助走出歧視

▲▼第二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得獎者公布。(圖/記者洪巧藍攝)

▲第二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得獎者公布。(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那時我相當害怕,HIV是什麼?我的孩子怎麼了?」Amy媽媽回想當時,得知自己孩子確診愛滋時相當無助,還好有部立桃園醫院感染科主任鄭健禹溫對她說「第一,這是一種慢性疾病;第二,他只是一個正常的人,恰巧身上帶有一個疾病」溫暖言語一瞬間就化解她與孩子間的矛盾,帶來安心感,讓她有勇氣和孩子攜手走在治療HIV病毒的道路上。

為表揚致力投入於愛滋零歧視與去污名的第一線健康照護者,由國際愛滋病學會(IAS)發起、吉立亞醫藥(Gilead)支持的「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提名活動,今年台灣共有五組組合獲選,特於今日(23日)舉辦頒獎典禮,期望藉由他們的經驗鼓勵更多人提供HIV感染者友善的醫療照護,讓感染者能被一視同仁的對待。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內愛滋疫情穩定控制,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致詞表示,今年截至7月底HIV通報確診569人,預期今年新確診感染者可望低於千人,多虧於各界的努力,期盼醫療與社會環境更加友善,邁向「零感染、零死亡、零歧視」愛滋防治3零願景。

▲▼第二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得獎者公布。(圖/記者洪巧藍攝)

▲疾管署副署長曾淑慧致詞。(圖/記者洪巧藍攝)

「因不了解而產生害怕,是人之常情。」台灣愛滋病學會常務理事王甯祺表示,然而愛滋病已經不像從前所以為的絕症,現在感染者只要一天一顆藥物就能控制病毒量,若持續、穩定治療至少六個月以上,病毒量低於200 copies/ml ,醫學上甚至證明即便透過性行為也不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這就是測不到病毒就等於不具傳染力(undetectable=untransmittable,U=U)的概念,據統計台灣目前95%服藥感染者,已達病毒量測不到的狀態。

Amy媽媽和鄭健禹醫師一同獲獎,她說「在我過往的印象中愛滋病是一無藥可醫的絕症,當得知孩子為感染者時,我非常焦慮地認為孩子可能沒多少時日可活。」她致詞表示,透過醫院照護團隊的友善醫療,讓她瞭解愛滋感染只是慢性疾病,用正常的方式和對待孩子就可以。

Amy媽媽說,自己身為病患家屬,希望未來對感染者的醫療能更加友善,盼醫師同理、接納每個來到自己面前的求助者;家庭方面,希望透過陪伴的力量,達到真正自我接納與認同,最後則是學習,要把過去觀念解開,習慣性的思維、行為才會有所改變。

▲▼第二屆「我和我的健康照護者」得獎者公布。(圖/記者洪巧藍攝)

▲Amy媽媽(中)分享心路歷程。(圖/記者洪巧藍攝)

因為幫助外籍感染者而獲獎的風城部屋陳伯昂主任表示,他所想像中的零歧視照顧環境的樣子,應該是感染者跟一般人一樣,不會被特別獨立出來對待,或者是特別獨立出一個門診、獨立出一個指定醫院。應該要是可以很方便的接受治療、很方便的接受篩檢、很方便的去做任何事情。

鄭健禹則分享院內經驗,透過積極的跟其他科室的同仁宣導,讓他們知道幫感染者開刀也不會有感染的風險,讓感染者可以受到平等的對待。

同為獲獎者的聯合醫院仁愛院區醫師顧文瑋則提到,我們正在經歷一個世代的改變,比較年輕的朋友通常比較可以接受有關HIV的一些新證據,也可以很自在的討論 HIV,但對於較年長的世代HIV仍是個禁忌議題。應該花心力去解決整個社會的結構性問題。

從今年的得獎故事中,可以看出愛滋議題上開始出現了更加多元的聲音及需求,也可以觀察到有越來越多的一線醫護人員會用同理、傾聽的方式提供服務;有鑑於此,國際愛滋病學會(IAS)於今年推出一本「零污名服務食譜cookbook」,作為有志提供零污名服務之健康照護者的指引。其中提到「聆聽對方、感同身受、使用體貼和包容開放的語言」為服務的重點。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