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表示,三天一次或一天三次的排便都屬於正常頻率。(示意圖/記者黃克翔攝)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排便「三天一次」或「一天三次」基本上都屬正常範圍。醫師表示,要想改善便秘,並不是有吃青菜就好,更要注意吃的類型。有些人認為自己已經吃了不少「生菜」,但醫師建議,想要排便順暢,盡量吃烹煮過的,因為生菜大多較嫩,纖維總量普遍不足,幫助不大,可多選龍鬚菜、地瓜葉或木耳等,CP值最高。
外科醫師鍾雲霓指出,若三天大一次大便,每次有便意一去廁所就順暢,屬於沒有便秘的情況;但若天天排便,每次大便仍超過10分鐘,擠得「臉紅脖子粗」,代表有排便困難,需調整飲食或用藥。醫師強調,不是有吃蔬果就等於不會便秘,還要視種類及份量而定。
有些人會選擇吃生菜,但鍾雲霓說,盡量吃烹煮過的菜,因為生菜大多較嫩,纖維總量普遍不足,對於便秘幫助不大,且體積蓬鬆,吃一大碗就容易飽。醫師推薦,菜種方面,可多選擇龍鬚菜、地瓜葉、青江菜這一類纖維質量高的深綠色蔬菜,或多吃木耳、海帶等,纖維質都比萵苣、高麗菜多2至6倍,若是小鳥胃,「吃這個CP值最高。」
▲醫師表示,木耳或海帶都屬於纖維質高食物。(示意圖/取自CFP)
若平常有喝蔬果汁習慣的人,鍾雲霓強調,過度烹調可能會破壞蔬菜的營養成分,但對「纖維」的影響不大,要想補充足量纖維質,喝蔬果汁或將蔬菜燉爛的形式都行;想吃炸杏鮑菇、吃花椰菜泥也都可以。
鍾雲霓也補充,蔬菜和水果的功能並不相同,蔬菜是非水溶性的纖維,可增加糞便的蓬鬆度,水果則是水溶性纖維,溶於水,能讓大便濕潤好滾動,平時可回眸檢視大便狀態,決定要多補充蔬菜或水果;若是沒有便意,且持續多天沒排便時,可多攝取容易帶動便意的「非水溶性膳食纖維」,如:深綠色蔬菜。
鍾雲霓提到,有便意,但糞便硬、黏,則要改為多攝取「水溶性膳食纖維」,也就是水果,讓大便變濕軟;份量方面則留意,將蔬菜想像成捏扁後的狀態,要如自己的兩顆拳頭大小,水果則建議至少吃到一個拳頭。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