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付夏季熱浪!中醫也有解暑招 沒事多按「頭部3穴位」

▲▼熱浪,陽光,夏日,夏天,炎熱,天氣,高溫警示,中暑,烈日,正午,防曬,遮陽,酷暑,炎熱,夏季。(圖/記者李毓康攝)

▲夏季高溫,中暑等熱傷害越來越多。(圖/記者李毓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台灣已進入夏季高溫天氣,中暑等熱傷害也越來越多,除了做好防護和多喝水之外,其實中醫也有「解暑小妙招」。中醫師周宗翰指出,夏季可多按解暑穴位,包括「印堂穴、百會穴、太陽穴」。他也提醒,常見的清熱型飲品如青草茶、仙草、椰子水、西瓜汁等,都能幫助清除體內代謝不良的火氣,但只能適量補充,連續飲用可能傷及腸胃循環系統。

周宗翰說明,中醫觀點將中暑分為「陽暑」和「陰暑」,陽暑多發生在室外,主要是太陽曝曬及長時間在高溫環境,持續大量流汗,體內電解質流失,導致身體散熱不及和電解質失衡。陰暑則是因為溫度急遽改變,造成體溫調節系統跟不上變化,例如突然從高溫室外進入冷氣房內,流汗沒擦乾就吹風,導致毛孔、微血管急速收縮,體內熱沒順利排出體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旦有中暑症狀,除了要有效散熱降溫,也要補充水分和電解質存津液,適度用涼毛巾擦拭頭、頸、面部敷貼降溫,穩定基本生理機制運作後,可再透過刮痧、穴位刺激針灸等方式幫助理氣。周宗翰也建議,平時也可以按壓印堂穴、百會穴、太陽穴幫助解暑。

▲刮痧。(圖/記者趙于婷攝)

▲刮痧可幫助理氣,緩解中暑症狀。(圖/記者趙于婷攝)

「印堂穴」在額部兩眉頭中間,中暑捏此穴會有紅腫狀的熱邪表現,反覆揉壓有著疏散積聚局部的熱,可緩解頭部症狀。「百會穴」在頭頂正中央,從兩耳到頭頂、兩眉中央往頭頂,兩處的交接點,有助安神、緩解疲勞和改善氣血循環等功效,「太陽穴」在外眼角延長線的上方,可舒緩偏頭痛、眼睛疲勞、腦部循環不良等。

周宗翰提醒,在中暑急性期,除了降溫和補充水分、電解質外,很多人會喝清熱型飲品,如青草茶、仙草、椰子水、西瓜汁等,幫助降火氣,但清熱飲品和水果只能適量補充,連續飲用可能傷及腸胃循環系統,造成腹痛、腹瀉及體內濕氣代謝能力下降,甚至進一步影響到下腹腔及生殖系統循環,若有深層熱無法及時代謝完整,建議進一步諮詢醫師診斷做治療。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