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貓族因為抽菸、酗酒習慣,恐使死亡風險增加21%。(示意圖/CFP)
圖、文/潮健康
「夜貓子」會比習慣早起的人更短命嗎?《Chronobiology International》近期發布的一項研究指出,較晚就寢者相較早早就入睡的族群,死亡風險確實可能增加;潛在原因可能是吸菸、酗酒等壞習慣所導致。最晚睡者與較早就寢者相比,死亡風險可能高出21%。
「夜貓子」比習慣早起者更短命?研究:死亡風險恐高出21%
芬蘭赫爾辛基大學研究團隊擷取23,854位芬蘭民眾的醫療數據,並自1981年開始進行追蹤,為期共41年。受試者(當時平均年齡為41歲)被要求透露自己的吸菸與飲酒習慣,且透過問卷調查表明自身的睡眠狀態。研究團隊並進一步將其分為「明顯早睡早起組」(29.5%)、「早睡早起組」(27.7%)、「明顯夜生活組」(9.9%)、「夜生活組」(33.0%)共4組。
最初的分析僅針對參與者的年齡和性別進行了調整,但科學家們隨後進行了第2次分析,考慮了可能影響人們死亡風險的其他因素,例如體重指數(BMI)、睡眠時間、教育水平、慢性病發病率、飲酒和吸菸狀況及數量。
研究人員控制上述因素後,初步模型顯示,與明顯早睡早起的族群相比,「夜生活組」的死亡風險增加9%;「明顯夜生活組」的死亡風險則增加21%。若將吸菸與飲酒2大因素納入考量,則夜生活組因酒精相關疾病和意外酒精中毒而死亡者增加43%;但若是沒有飲酒習慣,則這樣的影響有大幅減弱的趨勢。
另外,因呼吸道惡性腫瘤(如肺癌)而死亡的受試者,「吸菸」是一大風險因子。夜生活組因吸菸而引起惡性腫瘤死亡的風險增加25%;然而將吸菸狀況和吸菸量進行調整後,這種影響再次大幅減弱。研究團隊調整吸菸、飲酒等變因後,不同時間型和特定原因死亡率(包括心血管疾病)之間幾乎沒有差異。
夜貓子早死風險不在「晚睡」?專家指「2物質」成癮才是主因
本研究作者、芬蘭赫爾辛基大學遺傳流行病學教授Jaakko Kaprio指出,透過該研究可得出結論,也就是晚睡的危險因素並非「睡眠類型(早起或晚睡的人)」本身,而是相關的生活方式因素。此前學界就發現,與早起者相比,夜貓子的死亡率更高,但過去的分析並未考慮受試者飲酒或吸菸量的差異,因此很難判斷熬夜行為是否會增加死亡風險。
Kaprio表示,夜貓子或有熬夜習慣人群死亡率增加9%,不太可能直接將死因歸咎於晚睡。「我們使用一種問題一次性測量了人們的睡眠時間類型和飲酒量,這意味著團隊沒有考慮到幾年後可能發生的變化。」他表示,如果在整個研究期間完美地測量受試者酒精和飲酒習慣,受試者所增加的死亡風險可能更少或根本不存在。
提前1小時休息就能降低風險!早睡與降低「重度憂鬱症」機率有關
晚睡可能增加潛在的死亡風險,但若是將睡眠時間稍稍提前,或許就有機會先改善心理健康,從而獲得身心靈上的益處?根據美國醫學協會(AMA)刊載的最新研究顯示,將睡眠時間提早至晚上11點前,日後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機率有望下降40%。
此研究由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聯合發起。在先前,此研究的作者、兼科羅拉多大學綜合生理學系助理教授Celine Vetter就指出,早起者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較常人下降了27%,但領銜此研究的哈佛大學醫學院博士Iyas Daghlas,則想要進一步釐清睡眠與憂鬱症間的因果關係。
研究團隊與DNA測試公司、生物醫學數據庫合作,確保研究數值能夠更加精確;並透過睡眠追蹤器、以及蒐集睡眠偏好問卷,匯集了多達85萬名受試者的遺傳數據。數據顯示此85萬人當中,約有33%是早起者、9%是夜貓子,其餘受試者則是介於兩者之間,他們的平均睡眠時間是晚上11點,起床時間則是早上6點。
研究團隊採用最新的統計方法,發現這些受試者只要早睡或早起1小時,罹患重度憂鬱症的機率就會減少23%;若是晚上11點前就寢,則可以減少40%。為何會有這樣的差別?Daghlas解釋,先前的研究認為早起的人更容易接收到更多日光,而日光可以改變身體荷爾蒙運作,進而影響情緒;若是在晚上工作或有熬夜需求的夜貓子們,生理時鐘與他人的不同會使他們感到沮喪,從而增加罹患憂鬱症的風險。
資料來源:
Chronotype and mortality - a 37-year follow-up study in Finnish adults
Genetically Proxied Diurnal Preference, Sleep Timing, and Risk of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本文經授權轉自:潮健康《「夜貓子」比習慣早起的人更短命? 研究:死亡風險最多高21%》
延伸閱讀:
吃不好更會讓人睡不好! 醫揪失眠元兇:原來是身體「1機制」出問題
每日「早睡1小時」就有助減肥? 醫曝好處:改善睡眠一天減去270大卡熱量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