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小酌也傷肝!每天5杯酒「癌症風險增37%」 會臉紅更不能喝

▲酒吧,威士忌,酒,憂鬱,單身,把妹,喝酒。(圖/unsplash)

▲即使是小酌也會傷害身體健康。(圖/unsplash)

記者楊晏琳/綜合報導

傳統上認為酗酒才會造成肝臟疾病,甚至有一說認為小酌有助身體健康。不過最新研究指出,即使是小酌,喝酒仍會造成肝纖硬化、癌症等健康風險。和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5杯酒,得到胃癌、大腸癌等機率都高出37%之多。

林口長庚醫院胃腸肝膽科副教授李柏賢在「Dr.Le 李柏賢」分享一篇2022/12/30發表在臨床胃腸肝膽科學雜誌(CGH)的研究。研究指出,即使不是重度飲酒,喝酒仍會增加肝纖維化和脂肪肝、肝炎風險,而肝纖維化反覆加重,最終結果就是肝硬化。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坊間傳言適量飲酒可以抗氧化、降低心血管疾病,但其實此說法的科學證據並不充足。較有科學實證的反而是,酒精會增加頭頸癌、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胰臟癌、肝癌、肝硬化、肝纖維化、肝炎、心血管疾病、記憶缺損以及大腦老化等疾病風險。

研究更證實,和不喝酒的人相比,每天1杯酒會增加0.5%健康風險,每天5杯則增加37%,這還不包含跌倒、暴力事件及交通意外。

喝酒會臉紅的人更不適合長期大量飲酒。李柏賢說明,酒精進入體內,會經由乙醇去氫酶代謝成一級致癌物乙醛,再由乙醛去氫酶將以乙醛代謝成無毒的乙酸。然而台灣將近一半的人缺乏合成乙醛去氫酶基因,因此飲酒後會導致體內乙醛堆積,不但造成臉紅,也使食道癌和頭頸癌風險大幅上升。

偶爾小酌有助紓壓及交際,但根據目前現有科學研究結果,還是不喝酒最好,若非喝不可,應儘量減少飲酒量。根據「國民飲食指標手冊」的建議,男性每日不超過1罐啤酒(或相當於20g酒精量);女性則不超過半罐啤酒(或相當於10g酒精量)。

若是準備懷孕、懷孕期間或正在哺乳的女性,為了胎兒的健康,絕對不能喝酒。

李柏賢補充,該研究參與者平均年齡為54歲,每人平均每周飲酒為6.2 ± 7.4標準飲酒單位。依照美國肝臟疾病研究協會(AASLD)對重度飲酒的定義為,男性每周平均喝酒大於21個標準飲酒單位,約等於每天42克純酒精;女性每周平均喝酒大於14個標準飲酒單位,約等於每天28克純酒精。

每一標準飲酒單位(standard drink)等於14克純酒精相當於5%啤酒350cc,或12%葡萄酒150cc,或40%烈酒44cc。不同國家標準單位含酒精量不同,從8~20克不等,正常人一小時可代謝掉8克酒精,相當於5%啤酒200cc或12%葡萄酒83cc。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