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注意!滑社群時間過長「恐罹憂鬱症」 2種特質者風險更高

▲▼IG,社群媒體,交友,按讚。(圖/取自免費圖庫WUNDERSTOCK)

▲研究指出,使用較多的社群媒體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圖/取自免費圖庫WUNDERSTOCK)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年輕人使用社群時間過長恐增憂鬱風險!根據根據一份發表於「情感疾患報告期刊」的研究指出,使用較多的社群媒體可能增加憂鬱症風險,尤其對具「高度神經質」與「低親和特質者」影響更大。

雖然社群媒體可以幫助增加知識和社會連結,但以往已有研究指出過度使用可能會對心理健康產生負面影響。美國阿肯色大學學者以978名18至30歲年輕人為研究對象,蒐集超過六個月的資料,並使用《病人健康狀況問卷》來進行追蹤評估,同時參與者也要報告自己在十個最受歡迎的社群媒體平台上花費了多少時間。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究者再另外使用《人格結構五因素模型》來評估人格特質,透過數據來找出人格特徵(神經質、親和性、開放性、盡責性和外向性)、社群媒體使用以及憂鬱症發展,三項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親和性高的參與者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比親和性較低的參與者低了49%,而高神經質的人罹患憂鬱症的可能性則比低神經質的人超出2倍以上。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兼任教授林家興表示,這篇研究指出年輕人社群媒體使用時間和憂鬱情緒有正相關,對各種人格特質的年輕人都是如此,對於高神經質和低親和型的人格則特別顯著。

林家興說,高神經質的人通常情緒不穩定,使用社群媒體紓壓往往適得其反,而低親和型人格的人則是在現實生活中不擅長和人打交道,於是使用社群媒體,在虛擬世界尋求補償,但隨著使用時間越久、越感到舒適,回到現實世界後心情越差。

林家興提醒,使用社群媒體讓人愉悅,減少使用就會產生不舒服的感覺,如果年輕人願意忍受這樣的不舒服,就可以減少使用社群媒體,降低罹患憂鬱的風險,另可增加從事社群媒體以外的活動,例如和朋友講電話、運動、閱讀、做家事等,多做一些替代活動,以減少社群媒體的使用時間。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也提到,研究結果顯示,高神經質與低親和力的人常常較敏感,在與人面對面互動時易感到焦慮,鼓勵這樣特質的人們可以在與人或社群互動時學習覺察自己的情緒,了解自己為何對這些情境、言語感到不自在。在社群上也不是一昧跟風,而是學習同理心,觀察他人在社交時的應對方式,建立與他人的連結。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