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女士(左2)因主動脈瓣膜狹窄命危,醫師透過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救回一命。(圖/記者趙于婷攝)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73歲盧女士4年前就發現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但因害怕開刀,一再拖延治療,近日突發急喘,緊急搭計程車就醫時,在車上突然昏迷、失去呼吸心跳,醫療團隊最後透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順利救回一命。醫師提醒,只要出現喘(甚至不動就喘)、腳腫,確診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一定要盡快治療。
盧女士自述,4年前就覺得會喘、胸悶,一直有在門診就醫和服藥,醫師講過很多次要手術,但因為害怕傳統的開胸手術,一直不想開刀。盧女士的先生也回憶當天緊急情況「6/8太太說不舒服,就說要到小診所打針看看,在去醫院路上已經快不行了,聽到太太『啊!』一聲後,就看她雙眼翻白就沒有呼吸,先就近送到附近醫院,到醫院已經要急救了。」
收治該病例的台北榮總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嬰華表示,盧女士突然昏迷插管,2天後轉到北榮治療,當時血壓低且心臟超音波發現心臟功能非常差,一般正常的心臟瓣膜開口約3~4平方公分,但盧女士的心臟瓣膜開口僅剩0.5平方公分,屬於嚴重狹窄,但由於傳統開胸手術死亡率相當高,患者也屬於高齡,並不太適合施作,導管瓣膜治療團隊緊急施行經導管主動脈瓣膜植入手術(TAVI),第二天就順利移除呼吸器自行呼吸。
陳嬰華進一步提到,超過75歲的老年人,約12%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就屬於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在超過75歲老年人中,發生率為4%,若沒及時接受治療,存活期可能無法超過2年。
而根據流行病學統計,主動脈瓣膜狹窄依嚴重程度會出現胸悶、暈眩和心衰竭等症狀,平均存活時間分別為5年、3年和2年,其中還不包含猝死數據。陳嬰華提醒,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恐致命,如果發現家中長輩有胸悶、昏厥或氣喘現象,要儘速就醫檢查。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