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便冒泡泡=腎臟出問題?醫解答:超過「這時間」還有要就醫

▲▼尿尿,尿液,小便,小便斗,廁所。(圖/翻攝自pixabay)

▲小便出現泡泡時,不少人擔憂是腎臟出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身體排出的廢物,除了鼻水、糞便等可以辨識健康狀態,小便也同樣可看出泌尿等系統是否有問題。不少人常會問「小便有泡泡是不是腎臟有狀況?」醫師提醒,雖然有這樣的認知是好事,但是尿中有泡泡「不一定」是腎臟有問題,記得先等待15至30秒後,若泡泡還是存在,確實有可能是病理性蛋白尿,建議進一步檢查。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提到,門診常常遇到有人來看診,認為自己腎臟有問題,因為「尿中有泡泡」。醫師表示,雖然可能台灣的衛教做得蠻普及,讓大家遇到問題就會來詢問醫師,不過還是要先澄清一個觀念,「尿中有泡泡不一定代表你腎臟有問題」,先不用太過緊張。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李思賢也教大家,排尿後可先簡單的等待15至30秒,觀察泡泡是否退去,若仍存在,較有可能是病理性的蛋白尿,需要找腎臟科醫師進一步檢查。

▲▼8個關於飲食、運動以及睡眠的誤區。(圖/Pixabay)

▲醫師指出,其實發燒、運動或懷孕等,都可能出現暫時性蛋白尿。(示意圖/取自Pixabay)

李思賢指出,蛋白尿(Proteinuria)的原因有很多,包括發燒、感染、運動後或懷孕都會有「暫時性」的蛋白尿;另外,突然改變姿勢的「姿勢型」蛋白尿也很常見,大多出現在年輕的時候;前一天蛋白質攝取太多也會出現「生理性」蛋白尿。

除了腎臟真的出問題,李思賢也說,若尿液檢體置放太久或被污染,也會有「假性」蛋白尿的可能。醫師提醒,腎臟有狀況,多加留意6種症狀,如:疲倦、水腫、喘、抽筋、沒胃口或尿尿頻率改變,且在判讀尿蛋白的報告時,務必搭配「腎功能」以及「症狀」一起判讀,才不會失真。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