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度算發燒?醫解答:1類人「36.5°C也要小心」 4徵兆恐是感染了

發燒,小孩,感冒,量體溫,吃藥,看醫師,問診,咳嗽,過敏,鼻涕,鼻水,氣喘,口罩小孩,口罩,小兒科,流感,洗手,腸病毒。(圖/視覺中國)

▲不同部位及時間,量出的體溫也不盡相同。(示意圖/視覺中國)

記者張乃文/綜合報導

當你覺得頭暈、身體微熱,隨手就拿體溫計一量,發現有點發燒時,便吞了顆退燒藥。但你知道嗎?其實這一個舉動反而是有危險的。醫師指出,以長輩來說,不是一般認知的38.5度C才稱為發燒,基本上身體的某些反應加上溫度升高,要趕緊確認有無感染,若不當一回事,可能會因此有生命危險。

經常在節目《江P醫件事》衛教的外科醫師江坤俊分享,對於發燒的定義,醫學上其實也有不同的見解。通常指的是「核心溫度超過38度C」,也就是越靠近身體中央的溫度,如:肛溫,因此在醫學臨床定義為「肛溫超過38.3度C」就稱為發燒。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至於平常量的耳溫、額溫或腋溫,則有不一樣的標準。江坤俊說明,除了各種部位量出來的溫度不盡相同,時間也會影響體溫,一般而言,早上會是最低、下午則是最高;除此之外,性別也是因素之一,通常女性的體溫都會比男性稍高一些。醫師說,年紀的考量也不能例外,小朋友新陳代謝好,溫度會比長輩高,因此總體來說,定義「體溫多少度是發燒」較為困難。

江坤俊強調,最需要留意的就是長輩的發燒,若發現家中長者突然「懶懶的、精神不好、吃不下東西」,基本上大家都會先量血壓跟體溫,一量出現36.5度,此時不要覺得沒關係,「因為這狀態非常危險。」醫師指出,老人家體溫本來就比較低,或許他們正常體溫是35.5度,但一量發現36.5,「已經比平常溫度還高」,對他們來說就是發燒。

江坤俊提到,還有一種情況更可怕,發燒大多是感染造成,而免疫機制也會隨著發燒啟動,但有些長輩的體力、免疫力不佳,導致這項機制不會有動作,因此被感染時不會以發燒來反映身體狀況,但此時更要注意他們的身體狀況,一旦有悶悶的、體力下降、輕微發熱,體溫沒有明顯異常,要趕緊確認身上有無可能感染徵兆。

▲▼醫師提醒,長輩若體溫比平常略高,但精神狀態不佳時,要更為注意。(圖/翻攝自《江P醫件事》)

▲醫師提醒,長輩若體溫比平常略高,但精神狀態不佳時,要更為注意。(圖/翻攝自《江P醫件事》)

有兩種疾病的長者更要小心,江坤俊舉例,如:中風,因為平常沒在動,長期處於臥床狀態,要趕快翻開看是否有褥瘡。還有些糖尿病患者因為感覺較鈍,腳趾可能出現大傷口也不曉得。醫師說明,人體最容易感染的部位在肺部及泌尿道,前者會有咳嗽或上呼吸道症狀,後者則可藉由小便狀態來辨識。

不過,發燒到底可不可以馬上吃退燒藥?江坤俊也給答案「是可以吃的」,因為發燒雖是啟動免疫機制,但不需要到39度或40度,「只要微燒就可以了」還有些坊間流傳的退燒方式,醫師說明,像是用酒精擦拭身體,退燒很快「但千萬不要這麼做」可能會妨礙後續退燒,且若幫小朋友擦拭,可能會導致退燒不成,反而吸入大量酒精造成酒精中毒。

至於市面上常看到的退熱貼跟冰枕,江坤俊建議在微燒時可以使用,如果已經高燒到39度或40度,還是需要服用退燒藥。有些人小時候會聽長輩說,「發燒就去棉被裡悶著,蓋起來流一身汗就好了」醫師也強烈表示「完全不建議」,蓋被流汗確實會退燒,但是有些人可能連著發燒2、3天,身體已經處於缺水狀態,若又讓身體大量流汗,可能會因此昏倒。

江坤俊認為,發燒最重要的意義是「身體要啟動免疫力」,並反映感染,所以發燒首要就是找到背後原因。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