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解析:與人相處最舒服的3種溫度 冰山人「能慢慢融化就好」

▲閨蜜、朋友、好姊妺、姊妹淘、同學(圖/記者黃克翔攝)

▲人際交往中,每個人對溫暖的感受和耐受是非常不同的。(圖/ETtoday示意圖)

文/王雪岩(愛若斯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

人際相處的最佳溫度

人際交往中,我們都期待可以被溫暖地對待,但實際上,每個人對溫暖的感受和耐受是非常不同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比如一個在熱鬧大家庭中長大的人,有可能他習慣的溫度是高溫的、熱情的,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彼此關懷和照顧,甚至是彼此的邊界會因照顧而被模糊;而一個在人際關係疏離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可能更習慣的方式是自己照顧自己,甚至在某些時候,他可以不被別人看到,只是窩在自己的空間中,享受只屬於自己的世界。

習慣於熱鬧的人,他可能無法忍受獨處的寂寞;習慣於孤獨的人,他又可能會恐懼於在人前展露自己。如果這兩種不同類型的人相遇,會發生什麼事呢?

有可能相互吸引,因為他們可以從對方身上感受到與自己不同的東西,那就像是自己身上失去的部分,他們可以從對方身上找回;也有可能會彼此厭煩,因為對方身上的這些東西,他們自己太不熟悉了,不熟悉就會讓他們感覺妒忌、失控或者無法應對,所以他們也想逃離不舒服的感受。

於是,衝突就這樣發生了,既羡慕,想走近和擁有;又恐懼,想逃離和拒絕。人生的痛苦,大多來自這樣的衝突體驗。在生活中,如果遇上對溫度的期待完全不同的人,又該如何與其相處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每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對世界的理解不同,所以他與人相處的方式可能與我們完全不一樣,不一樣不代表是錯的。只有當意識到這件事時,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心理空間去接納別人的想法、做法。

這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父母與孩子之間的衝突就來源於:他們無法允許對方成為他們原本的樣子,當試圖讓對方變得與自己一樣時,失望與衝突就產生了。當我們有能力允許對方與我們不一樣的時候,我們就要做接下來的第二件事,去理解對方的期待和需要是什麼。

我們之所以要去適應對方,而不是要求對方適應我們,是因為要改變別人實在太困難了。所以,如果我們想與別人建立關係,想去表達對對方的關心和愛護,我們就需要試著去理解和適應對方,而不是讓他們順應我們。

我們理解對方的方式,可以是詢問,也可以是我們在與對方接觸過程中感受對方,還可以是經驗的積累。只要我們可以抱持著尊重和接納的態度去與對方接觸,我們就有機會弄清楚他的需要。當我們理解了對方的需要之後,最考驗我們的部分就開始了:我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溫度與對方相處?

▲▼愛情,愛人,貓咪,情侶。(圖/翻攝自pixabay)

▲如果你能持續給一個心有冰山的人的支持,早晚有一天,二度也可以把冰山化成水。(圖/翻攝自pixabay)

在不同溫度中長大的人,對於溫暖的感受會非常不同,應對的方式也會不同。對於喜歡高溫的人,稍微的遠離都可能會被他視為忽略;對於習慣於低溫的人,溫度稍高都會嚇到他。比如一個從小在忽略和冷漠中長大的人,如果一下子得到太多的熱情,那是會嚇壞他的,因為他從來不知道,這麼高的溫度應該怎麼適應。

他可能會害怕被燙傷,如果他內心有一座冰山的話,也許溫暖他的溫度是一度、二度,只要可以讓它慢慢融化就好。當然,他也可能對這個溫度並不滿意,會抱怨別人得到的溫度為什麼是六十度、七十度。但是,如果真的給他這個溫度時,他可能會很快地逃跑。

所以,給別人溫暖也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你真的愛他,就需要承受他的種種抱怨。當你自己可以堅定地溫暖他,並不因他的抱怨而憤怒,也不會為了緩解自己的壓力,而照著他的話去改變自己堅定的態度時,他就可能在你的堅持中慢慢融化心中的冰。

如果你能持續給一個心有冰山的人二度的支持,早晚有一天,那座冰山可以化成水。但是如果你不得不給他六十度的滾燙溫度,他迅速融化的冰水可能會馬上降低那些溫度,並因為害怕而拒絕再度接觸六十度。此時對於他,熱情遠不如溫水來得安全。

這就是為什麼有時當我們努力去善待一個人的時候,收到的卻是一波又一波的憤怒。我們可能會覺得他不知好歹,可能會反過來對他有更強烈的憤怒。但,如果你瞭解溫暖對他來講是一件奢侈的事,你就會知道,他的憤怒很可能並不是因為我們做錯了什麼,而是他害怕得到的這些太不真實、太容易失去。

所以,我們走近他的努力,會被他認為是「巨大危險正在靠近」。他的不可理喻,其實只是他的手足無措罷了。

而另外一部分人,同樣可能是因為成長中情感的缺失,卻發展出了完全相反的人際模式,他們需要的溫度不是六十度,而是一百度。

一百度,那是會將人瞬間燙傷的,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的痛苦感受,似乎已經讓自己的情感系統變得麻木,他們只有讓自己身處這樣的「水深火熱」中,才能刺激自己的感受,才能感受到自己與他人之間存在著某種關係,否則他們就會將對方感受為完全忽略自己,會痛苦、會憤怒,會試圖抓住對方不撒手。

面對他們,持續一百度的溫度是不可能的,任誰也做不到如此,或者說再癡迷的戀情,也不可能長年累月地處在癲狂的狀態。但是,如果愛一個人,持續給予他四十度的溫度,讓他既可以感受到溫暖,又不至於有太大的壓力,我們還是可以做到。

重要的是,我們可以持續、穩定地給予四十度,那是幫助他習慣與適應這個溫度的過程,也是幫助他重建他的內部感知,讓他終於明白四十度的溫暖安全與一百度的滾燙危險的過程。所以,愛一個人,也是考驗我們耐心的過程。不管是對戀人、親人,還是朋友、子女,持續穩定的愛都是最大的財富。

除了上面談到的這樣一些極端的情況,在我們生活中,大部分人是具有健康的調節適應能力。當我們與他們相處時,並不是由我們單方面做出調整,他們也會努力適應我們的溫度。

通常他們會在一個溫暖舒服的溫度中與我們相處,這個舒服的溫度既有親密,也有距離,不會親密到一百度,也不會疏遠到零度。

這個舒服的溫度大概是適應我們的體溫,可以讓我們感覺溫暖,但不會被燙傷或凍傷。這個「舒服的溫度」就是:相互尊重、相互體諒、相互接納,在努力理解對方的基礎上,給予對方充分的表達空間,並在尊重自己和對方的前提下,共同找到雙方都能獲得滿足的可能。

本文摘自《父母並非不愛你,卻又讓你傷痕累累的「隱性虐待」:如何療癒童年傷痕,走出原生家庭所給的痛苦情緒》/王雪岩(愛若斯心理諮詢中心首席諮詢師)/方言文化

▲▼             。(圖/方言文化提供)

關鍵字: 王雪岩 方言文化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