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歲娃愛哭鬧不說話!治療師點出「可怕風險」 親子默契反成害

弟弟,幼兒園,小孩,孩子(圖/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2歲娃愛哭鬧不說話!治療師點出「可怕風險」 親子默契反成害。(圖/示意圖,非文中當事人/取自免費圖庫stocksnap)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小孩到2歲仍只愛哭鬧不說話,千萬別當「大隻雞慢啼」!語言治療師表示,孩子對說話不感興趣,是因為大人在他說話之前,已經搶先滿足了他的需求,孩子發現不需要說話也能溝通,就更不願意開口,但若放任不理,可能會造成語言發展遲緩,影響日後學習與溝通。

一名老奶奶牽著2歲大的小孫子到醫院就診,一到診間就表示,「他都聽得懂啦!叫他做什麼也都會,只是他就不會講話,之後長大就會講了吧?」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衛福部臺北醫院復健科語言治療師劉又菱表示,孩子的行為與習慣有關,如果在無需發出聲音,只要透過眼神或動作就能完成交流,等時間一長、次數越多,孩子就越不會主動說話,只會用哭鬧作為唯一的表達方式,家長以為的默契反而成了綑綁孩子前進的動力。

▲▼劉又菱語言治療師建議家張透過誇大的口氣與語氣、動作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模仿。(圖/部立台北醫院提供)

▲劉又菱語言治療師建議家張透過誇大的口氣與語氣、動作引導孩子主動學習模仿。(圖/部立台北醫院提供)

家中小孩剛好有類似情況該如何改善?劉又菱建議,可先從孩子感興趣的活動開始,例如對「吃」有慾望的孩子,家長可讓孩子練習坐在固定座位上,與家長面對面一起吃飯,過程中透過較誇大的口型及語氣,做出張嘴「阿」及做出咀嚼「阿姆阿姆阿姆」的動作與聲音,可引導孩子的注意力進而學習模仿。

「當孩子嘗試表現時,家長可鼓勵及餵下一口食物,讓孩子能再做出互動行為。」劉又菱提到,大部份有語言障礙的孩子首次接受語言早療的評估時,幾乎都不會發出聲音,看到喜歡的玩具常常直接搶走或哭鬧,但當孩子習慣互動後,可透過遊戲增加語言難度,例如例如張口時改成說「咻、哇、哦」等字,並配合音調增添變化,另可增加合適的單詞,豐富字彙量。

最後,劉又菱也強調,過度使用3C產品是造成語言遲緩的原因之一,因為聲光刺激較大,會減少孩子對於其他人事物的興趣。長若發現孩子不愛講話,可多嘗試不同的互動及引導方式,若效果不如預期,或發現孩子的發展程度仍落後於同齡孩童,應盡早安排帶至醫療院所進行早療評估,例如復健科門診、語言治療所等,越早接受治療越理想。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