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退化免更換!義大團隊移植自體細胞 讓軟骨「整片長回來」

▲▼義大醫院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果發表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右)與病患郭女士合影。(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63歲的郭女士,因有拇趾外翻及扁平足宿疾,不到60歲膝蓋就痛到無法走路,就醫才知道長了骨刺,磨掉膝軟骨後症狀持續,每次上廁所都有困難。原本醫師建議等到65歲再換人工關節,但郭女士怕年紀大復原力變差,在因緣際會下接受「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現在每天都可在自家斜坡散步2、30分鐘,不用再忍受「蝸步」之苦。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膝關節軟骨損傷是常見的退化性疾病,根據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的盛行率約15%,估計全台有350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58歲以上長者,每五人中就有一人有關節退化問題。除了因為上了年紀導致器官退化,部分人也可能因為意外、外力、運動傷害等因素造成軟骨損傷。

收治該名患者的義大醫院院長杜元坤醫師指出,「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是利用患者自己膝蓋軟骨細胞,在體外培養成細胞層片,移植回患者軟骨缺損部位。從去年迄今,全台共有46人完成自體軟骨移植手術,義大就佔了44人,多數患者術後主觀疼痛程度以及生活品質明顯改善。

▲▼義大醫院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果發表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膝關節退化免更換!義大團隊改良日本技術,讓軟骨「整片長回來」。(圖/記者嚴云岑攝)

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技術是由日本醫師佐藤正人所發明研發,經義大醫院改良後,除了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外,亦可使用在運動傷害造成的外傷上,且由義大團隊研發的「打樁」技術,讓覆蓋在缺損部位的軟骨可以向下紮根、持續增生增加軟骨厚度,經過核磁共振(MRI)追蹤顯示,多數患者軟骨可恢復正常厚度。

杜元坤說明,自體軟骨細胞層片手術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先透過關節鏡手術,從患者非負重部位軟骨採集軟骨細胞。再將取得的細胞送到符合規範的細胞製備場所進行軟骨細胞層片培養。

膝軟骨細胞在35-36度具特殊材質的培養皿上可增生,經過3~4週培養,再放到25度環境下,可維持結構整片剝離,相較於過去只能施打懸浮細胞顆粒,治療成功率更高。杜元坤補充,待細胞培養完成後,病人將接受第二階段手術,將細胞層片完全覆蓋住患者軟骨缺損部位,約四週後即可漸進式運動。

▲▼義大醫院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治療成果發表會。(圖/記者嚴云岑攝)

▲義大團隊在2021年醫療展發表「自體軟骨細胞層片移植」成果。(圖/記者嚴云岑攝)

自體膝軟骨細胞移植是我國特管辦法自2018年9月6日正式開放後,第一個獲得衛福部核定的膝關節軟骨缺損細胞治療申請案。義大醫院自2020年4月至今完成44名病人收案,年齡從26歲到69歲,絕大部分患者在移植後6個月內回復正常生活,明顯改善生活品質。而若是以十分最痛、零分不痛的疼痛指數來評估,則患者疼痛指數平均達到一分以下。

杜元坤出,包括退化性關節炎、運動傷害、車禍外傷等造成的膝關節缺損,都可以接受這項治療,不過,「若是自體免疫、感染、癌症等造成的關節軟骨破壞,就不適用。」此外,除了膝關節以外的部位,像是肩關節、髖關節等是否適用,也有待未來更嚴謹的評估。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