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男「老失肌」更盛女性!年過50要小心 醫公布5大檢測指標

▲健身,肌肉,運動。(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台男「老失肌」更盛女性!年過50要小心,醫公布5大檢測指標。(圖/示意圖/pakutaso)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防疫宅在家少運動,疫後肌肉量也直直落!台灣家庭醫學會與亞培攜手,調查1322位50歲以上民眾,以亞洲肌少症共識會作為風險評估標準,並透過食量變化程度、是否飲用均衡營養補充品、運動頻率等變因,調查台灣肌少症風險原因,發現全台有超過4成6的民眾都是「老失肌」,且男性風險較女性更高。

台灣家庭醫學會理事長、台北榮總副院長黃信彰醫師表示,依調查指出,全台有超過4成6的研究對象有肌少症風險,意謂著國人應積極採取行動。除此之外,黃信彰也提醒,無論男女年只要年過40,肌肉每10年就會以8%的速度流失,年輕時超前部署,才能搶得健康先「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該如何盼對自己或家人是否有幾少症?黃信彰公布5大判斷指標,包括:能否舉起舉5公斤重物、獨自行走一個房間距離、從床上或椅子上起身是否有困難、能否獨自爬10階樓梯等。而小腿圍也是判斷肌少症重要關鍵,黃信彰提醒,男性小腿圍小於34公分、女性小於33公分,肌少症風險就會大幅提升,呼籲瘦腿族應多加留意。

▲▼台灣家庭醫學會與亞培攜手調查國人肌少症風險。(圖/記者嚴云岑攝)

▲台灣家庭醫學會與亞培攜手調查國人肌少症風險。(圖/記者嚴云岑攝)

員榮醫院醫療體系家庭醫學科黎雨青醫師,則在記者會上公佈肌少症迷思。他提到,國人普遍認為肌肉較多的男性,肌少症風險一定更低,殊不知調查結果顯示,51%的男性有肌少症風險,高於女性43%,這是因為男性隨著年紀增加,維持肌肉量更需要仰賴後天積極運動,同時也需補充肌肉生成原料,否則隨年紀增長,肌肉恐會更明顯流失。

此次台灣「肌少症風險調查」中,也透過由調查者自評近三個月內是否有非減肥,而是因食慾不振、消化問題、咀嚼或吞嚥困難等原因,導致食量降低,試圖了解食量與肌少症風險的關聯。統計結果發現,只要食量輕微減少,其肌少症風險就會從38%攀升至64%。

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108年平均壽命雖達到80.8歲,但「平均健康餘命」僅72.4歲,代表民眾餘生平均有8.4年受病痛所苦,導致國人無法安享晚年的關鍵之一就是肌肉流失。

黃信彰表示,隨著肌肉流失,行動力將逐漸退化,一旦進展成肌少症,臥床機率便會大幅提升,日常自理能力與生活品質溜滑梯般直直落,還可能加劇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引起感染、肺炎等併發症。除了長輩外,40歲以後的民眾也建議開始注意肌肉流失,均衡飲食,加強營養及運動,維持充足肌肉量。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