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流青壯年猝死頻傳 7大檢測工具幫揪出「心血管未爆彈」

胸悶、胸痛、心痛。(圖/記者嚴云岑攝)

▲寒流青壯年猝死頻傳,7大檢測工具幫揪出「心血管未爆彈」。(圖/示意圖/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心血管疾病是現代人最重要的健康問題之一,發生於青壯年族群的比例也不少。有診所統計去年8至10月健檢資料,在2300位平均40.4歲的受檢者中,血脂異常比率高達45.4%,血壓偏高有39.1%,血糖偏高有14.5%,體重過重有40.1%,其中約有三成符合代謝症候群的診斷標準。

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指出,高血壓、糖尿病、高膽固醇等三高族群,以及肥胖及代謝症候群、有抽菸習慣、明顯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作息不正常、經常心悸胸痛者等,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該族群民眾除了可以透過生活習慣保護心血管外,也可以活用科技分析心血管狀態。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康宏銘解釋,動脈彈性檢查、頸動脈超音波、冠狀動脈電腦斷層可以實際檢測動脈硬化的程度,並視需要採取積極的藥物治療。壓力失衡引起自律神經失調可能會誘發心血管意外事件,可經由心律變異分析檢測,其中副交感神經的功能就好像幫身體踩煞車,可以降低心肌梗塞、腦中風、猝死等機會。

▲▼書田診所康宏銘醫師。(圖/書田診所提供)

▲榮新診所主任康宏銘醫師。(圖/書田診所提供)

此外,一般心電圖能短暫監測心律變化;運動心電圖可檢測運動時的心律、血壓、心跳變化,而較不為人知的長天期心電圖,則被視為幫心血管「掃雷」的利器。

康宏銘說,長天期心電圖能監測一週以上的心律變化,可偵測高危險性的心律不整,同時分析自律神經活性、睡眠狀態、夜間與晨間血壓的變動趨勢,以及身體活動量分析,找出心血管疾病的潛在風險,患者可在醫師評估後佩戴使用。

最後,康宏銘提醒,心血管疾病發生年齡逐漸年輕化,上一波寒流也出現三、四十歲猝死的案例。對於血管疾病的高風險族群,在天冷時除了注意保暖,有慢性病者應遵照醫囑用藥,留意溫差,同時也可適當運用各種科技工具檢測,協助偵測心血管未爆彈,提前因應降低遺憾發生的機會。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