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大學5天內發生3起學生輕生案,讓不少民眾擔心是否會產生「模仿效應」。(圖/ET資料照)
記者簡仲豪/綜合報導
國立台灣大學5天內發生3起學生輕生案,不幸造成2死1傷,引發社會關注。恰巧,昨(14)日淡江大學也發生一起學生墜樓案件,目前仍在加護病房治療,讓不少民眾擔心是否會產生「模仿效應」。對此,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呼籲,網友應停止轉發已故同學的遺書或照片,且所有師生應多關注較邊緣的同學,針對其在校情況、人際關係,或社群發文內容等。
▲國內約平均每5名青少年就有1人出現明顯憂鬱的情況,但透過朋友、親人平時的關心,可以避免憾事發生。(圖/翻攝unsplash)
張家銘指出,今年國內15-24歲的年輕人出現自殺企圖或行為的人數都有增加,約平均每5名青少年就有1人出現明顯憂鬱的情況,我國也不曾出現這麼頻繁的輕生事件。
「在大學階段,因年紀漸長,情緒波動和執行力都較強,容易出現焦慮、煩躁或憂鬱等負面情緒。」張家銘解釋,大學生面對的壓力相對較重,除課業外,也會遇到人際關係、感情、未來等問題,若學生是離鄉背井,一個人時更容易心生憂鬱。
「對有負面想法的人來說,身旁親友給予的關心非常重要。」張家銘表示,部分有輕生念頭者,在做出憾事前會洩漏一些訊息,親友是有機會透過這些蛛絲馬跡、及時拉他們一把。如發現親友一反常態,在臉書、IG發布「我先走了」、「再見人生」等負面字句,或有像交代後事的行為等,一定要立即通報相關單位來處理。
▲想關心身旁的親朋好友,可用溫暖的話語讓對方不會感到孤單。(圖/翻攝自pixabay)
張家銘提及,許多人只有自殺念頭,但沒有實際作為,這時若家人和朋友給予足夠的關心,會比專業諮商人員的關懷更直接、有力。他建議,想關心身旁的親朋好友,可以邀約對方吃飯,用溫暖的話語讓對方不會感到孤單,且讓對方察覺自己被人需要、被人重視。
.ETtoday新聞雲提醒,給自己機會:
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你可能也想看】
►好重口得糖尿病率多40%!出現「3症狀」快就診…醫:隱藏鹽份難察覺
►筷子用久恐致癌!譚敦慈曝「清潔小撇步」…出現1情況快丟掉
►牙刷「電動VS傳統」哪個好?醫揭最大差異…挑選重點一次曝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