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5旬婦染漢他病毒「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今年病例創25年最高

▲▼紐約老鼠。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屏東5旬婦被老鼠咬染漢他,示意圖。(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疾病管制署今(9)日公布國內新增1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個案為屏東縣50多歲女性,住家有老鼠蹤跡,且1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於8月中旬出現症狀就醫後檢驗確診漢他病毒出血熱,也是今年第8例漢他病毒個案。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國內從1995年有紀錄以來每年漢他病毒出血熱不超過4例,今年為25年來最高紀錄。

疾管署防疫醫師蘇家彬表示,這名女性8月17日開始出現發燒、頭痛、後眼窩痛、肌肉痛等症狀,於當日就醫,因症狀未改善,8月19日再次就醫並收治住院,醫院陸續通報登革熱、屈公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鉤端螺旋體病、漢他病毒出血熱及恙蟲病等,經檢驗確診為漢他病毒出血熱;目前個案已經出院,同住家人沒有疑似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蘇家彬表示,漢他病毒出血熱為人畜共通傳染病,人類吸入或接觸遭鼠糞尿污染帶有漢他病毒飛揚的塵土、物體,或被帶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咬傷,就有感染風險。衛生單位調查該名女性近期無出國史,活動地以住家為主,住家有發現鼠跡,一個月前曾被老鼠咬傷。

依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國內今(2020)年截至9月7日累計8例漢他病毒出血熱病例,居住地為高雄市4例、屏東縣2例、新北市及基隆市各1例。莊人祥表示,國內自1995年開始系統通報漢他病毒,每年最多不超過4例,今年創下有紀錄以來最高紀錄。

莊人祥進一步分析,今年漢他出血熱光是通報就已有107例(8例確診),比過往同期明顯較高(2019年30例、2018年24例、2017年34起),分析可能與今年初南部連續出現漢他出血熱病例,讓醫師較為警覺,也讓確診病例高於以往。

疾管署再次提醒,「不讓鼠來、不讓鼠住、不讓鼠吃」是預防漢他病毒最有效的方法,民眾平時應留意環境中老鼠可能入侵的路徑,家中廚餘或動物飼料應妥善處理,並清除家中老鼠可能躲藏的死角;餐飲業、市場攤販、食品工廠等應落實環境衛生。如發現鼠類排泄物時,請佩戴口罩、橡膠手套及打開門窗,並以稀釋漂白水(100cc市售漂白水+1公升清水)潑灑於可能被污染的環境,待消毒作用30分鐘後再清理。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