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溫偏高不一定是發燒! 2大類「藥品副作用」一次看懂

▲頭暈,頭痛,貧血。(圖/記者嚴云岑攝)

▲體溫偏高不一定是發燒!2大類「藥品副作用」一次看懂。(圖/資料照/記者嚴云岑攝)

記者嚴云岑/綜合報導

體溫偏高真的是發燒了嗎?藥師表示,部分民眾服用抗生素、綜合感冒藥等,都會誘發人體免疫系統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進而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有時服用含酒精料理或藥酒,也有可能提升體溫。

微笑藥局藥師廖偉呈在「食品藥物安全週報」提到,服藥後引發體溫偏高的反應,主要有2大類,一為過敏性反應,二為影響體溫調節機制。前者會在使用藥品1-3周後出現症狀,常見於抗生素。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他解釋,在服用抗生素後,人體的免疫系統會將外來藥品當成抗原,產生體液性免疫反應,抗促使體內顆粒性白血球釋出致熱原而產生發燒現象。此外,也會啟動細胞免疫反應,導致胸腺產生淋巴激素活化免疫反應,並促使巨噬細胞將內生性熱原釋出。

▲發燒,生病,溫度計,體溫計。(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raso)

▲發燒示意圖。(圖/取自免費圖庫pakutaso)

另外,有些藥品也會影響體溫調節機制,像是甲狀腺素、綜合感冒藥或緩解鼻炎藥品、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抗憂鬱劑、藥酒,或含酒料理,都有可能提升體溫。

降低過敏或改善鼻炎的第一代抗組織胺、暈車藥所含的抗膽鹼成分三環抗憂鬱劑等,也會抑制汗腺分泌,影響身體散熱。心血管系統是身體調整體溫的重要角色,但許多降壓藥或影響心跳速率的藥品,如乙型阻斷劑、血管擴張劑等,也會影響身體對熱調減的功能,導致體溫偏高。

抗精神病藥品多巴胺阻斷劑,則是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下視丘體溫設定點改變,導致體溫過高。

最後,廖偉呈提到,除了藥品本身影響外,有時藥理作用延伸,也會引發內生性熱原的釋放,例如梅毒梅毒病人在接受盤尼西林類抗生素治療6-8小時後,體內的梅毒螺旋體釋放出內毒素導致發燒現象。而藥理作用引起發熱狀況,也常見於癌症病人在使用抗腫瘤藥品後,因體內的惡性腫瘤細胞,被化療藥物毒殺後而產生藥物熱現象。

關鍵字: 用藥健康 食藥署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