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
文/陳蔚承 圖/pixabay
浴室、廁所潮濕悶熱,牆壁、矽膠條常有霉斑,許多物品更因為使用方便會長期放在浴室裡,小心!這些常和肌膚接觸的衛生用品可能早已變成黴菌的天堂。
1. 沐浴球
許多人會使用沐浴球、絲瓜絡等清潔用品洗澡,將清潔劑擠上去搓揉產生細緻泡泡,刷出身體汙垢,感覺舒服又療癒。美之道皮膚科診所院長邱品齊指出,沐浴球上的皮屑不好清洗,又掛在潮濕的浴室中,病菌就會開始增長,重複使用容易造成敏感、泛紅、乾燥、發癢、起疹子,「所以洗澡、洗臉用手最安全也最簡單。」
如果真的想用,建議一個月更換一次。使用後把沐浴球移出浴室、掛在通風的地方;出現異味或開始變色就應該丟棄更新。
2. 肥皂
肥皂放在肥皂盒,常會泡爛,是細菌的溫床,已故的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林碧霞曾做研究發現,當肥皂開始變軟,就代表已經開始成為各式菌類的溫床,細菌、黴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會附著在肥皂上,如果肥皂變得又軟又爛,最好不要再用。
因此選擇肥皂盒時儘量找架高、讓肥皂可以滴水瀝乾的產品。譚敦慈也會將肥皂對半切,一次用一半,縮短肥皂在潮濕環境長菌的時間。
(肥皂如果已經被水泡爛,就應該更換。圖片來源:pixabay)
3. 毛巾
在家中,大多數的人清洗完都會用掛在浴室的毛巾擦手或擦身體,但浴室潮濕,濕毛巾很容易滋生細菌。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臨床毒物科護理師譚敦慈的做法是,將毛巾放在房間,洗澡時再去拿,洗好澡就更換毛巾,洗衣服前毛巾先用1:1000的漂白水浸泡一下,再和衣物一起清洗、晾乾。
譚敦慈建議,如果毛巾有異味或黏滑感,表示黴菌已經開始孳生,可泡稀釋漂白水10~15分鐘,或是丟進鍋裡煮沸,煮完之後再用肥皂水洗乾淨、晾乾即可,不過,如果已經有一點一點的霉斑,還是丟棄、換新的毛巾。
4. 牙刷
牙刷本身就充滿病菌。根據英國曼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的研究顯示,牙刷刷毛含有超過1億個細菌,包括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而美國阿拉巴馬大學(University of Alabama)的研究更指出,牙刷上面可驗出糞便才有的細菌。不難想像,因為牙刷大都放在洗手台上,而洗手台旁往往是馬桶,一沖水,馬桶裡的細菌就飛濺到牙刷上。雖然這些細菌導致生病的機率不高,但聽起來還是覺得噁心。
最好的方式是在刷牙後把拿出浴室,「你不會把碗、杯子放在浴室裡,那為什麼要把一樣會放入口中的牙刷放在裡面呢?」美國老道明大學(Old Dominion University)牙齒衛生研究所助理教授馬康(Gayle McCombs)說。
(牙刷如果要放浴室,應該要選能完全滴水瀝乾或懸掛式的牙刷架。圖片來源:pixabay)
如果實在不習慣拿出浴室,至少要做到下列6點,以保持牙刷乾淨:
●每次用完都用清水沖乾淨
●放入漱口杯前,用力甩乾。
●選擇可以能完全滴水瀝乾或懸掛式的牙刷架
●應直立而非躺平放置
●家人間的牙刷應該分開放、不要擠在一起,因為相互碰觸會加快細菌增長。
●不要在沖馬桶時刷牙,或改上蓋子再沖馬桶。
5. 刮鬍刀、除毛刀
手動刮鬍刀或除毛刀,用完後會直接放在浴室的架上,雖然刀刃通常是不鏽鋼製成,浴室的溼氣還是有可能讓刀片生鏽、滋生細菌。加上,使用過程中刀刃會直接接觸肌膚,會連帶把細菌帶到皮膚上;如果刀片本身鋒利度不佳,在刮鬍過程中可能造成傷口,會增加感染風險。
喬治華盛頓大學(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臨床助理教授坦茲(Elizabeth Tanzi)建議,這類刀片使用3~4次,或最多兩週就應該更換。
(刮鬍刀、除毛刀的刀片可能因潮濕而生鏽,最好常常更換圖片來源:pixabay)
6. 保養品、化妝品
護膚乳液、粉餅等等,放在浴室裡,梳洗之後就能使用很方便,然而這樣做會縮短產品壽命。美國皮膚科醫師馬托(Anjali Mahto)指出,洗澡時高溫的溼氣會讓細菌孳生,雖然這些護膚產品都是瓶裝或有蓋子,但濕氣仍可能跑進去而變質。這些產品如果變質了,使用後可能會長痘痘或過敏。潮溼的浴室也會使香水老化、失去香味。
如果要存放,就不要放在水槽上的架子,而是放在有抽屜或門的櫃子,而最好的方式還是放在房間,梳洗完再到房間使用。如果產品出現異味、變黃或碎裂成塊狀,就應該更換。
延伸閱讀: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