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醫院引進零輻射心導管電燒,歡慶患者治癒重生。(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傳統心導管電燒手術需要使用X光輔助,最擔心輻射暴露問題,特別是懷孕婦女為避免影響胎兒,都是忍到不能再忍,在不得已情況下才執行手術。台大醫院團隊引進3D立體定位系統讓心導管電燒走向零輻射,還增加定位精準度,從2018年以來已成功執行超過50名病患。
引進成人零輻射電燒的台大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游治節表示,傳統心導管電燒治療需要搭配X光透視才能協助醫師定位,然而輻射暴露的致癌風險會隨著暴露量增加而提升,心導管治療的輻射暴露量在相關醫療處置中又名列前茅。像是孕婦罹患心律不整,考量腹內胎兒,使用藥物有限,又要避免輻射暴露,通常只能盡量忍耐至生產後,只有逼不得已情況下才會執行電燒。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亮宇表示,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主要與體質相關,當懷孕時荷爾蒙改變,會比平常更容易誘發,一旦發生就會冒冷汗、頭暈、胸悶、血壓低,對生活有大影響,且更可能不斷復發。
為了降低患者輻射暴露量,台大醫院總院成人心臟電生理科引進3D立體定位系統達到零輻射的目標,游治節表示,3D立體定位系統過去多使用在複雜性心律不整,至於單純性陣發性上心室頻脈的電燒則是新的技術。透過電阻改變電腦上定位導管的位置,就不需要輻射線暴露即可達到和傳統X光透視的效果,不但減少輻射量,定位上還比傳統更精準。
游治節也提到,3D定位仍無法完全取代傳統X光透視,有時患者血管變異,仍須藉由血管攝影方式將血管走向看清楚,兩者相輔相成可說是如虎添翼。
台大醫院目前已經把該技術廣泛易用於陣發性上心室頻脈、心室早期收縮、典型心房撲動等病患,成功患者超過50人,雖然尚未有孕婦案例,但未來若有嚴重心律不整孕婦,將可以有更好的方式來治療。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陳文鍾表示,將3D定位概念應用在心律不整的電燒是項重大進步,對輻射高敏感、孕婦等患者是很大的福音,也讓患者有更多治療選擇。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