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瘤放射手術可結合人工智慧,縮短偵測、定位腫瘤時間,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許峯銘(右)與醫隼智慧執行長呂任棠(左)。(圖/記者洪巧藍攝)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人工智慧在醫療領域應用又有新進展,台大醫院今(14)日宣布,在與醫隼智慧合作之下成功整合人工智慧系統於腦瘤放射手術的治療流程。過去醫師需耗時耗力勾畫腦瘤輪廓,現在透過系統可於30秒內完成腫瘤的自動偵測、辨識與輪廓勾畫,準確度達9成以上,大幅縮短腦瘤放射手術前置作業時程。
台大醫院腫瘤醫學部主治醫師許峯銘表示,院內電腦刀中心可執行精準且低侵襲性的放射手術,不過,為了精確定位腫瘤位置,醫師必須在核磁造影以及電腦斷層影像上來回檢視,仔細地勾畫出每一個腦瘤的輪廓,往往需要花費數十分鐘至數小時。
這次開發的腦瘤自動偵測圈選系統,讓AI從台大累積眾多案例經驗中學習,可成功自動找出腫瘤位置,並快速精準地把腫瘤的邊界在影像上描繪出來,宛如醫師第二雙眼睛與手,後續只需檢驗及修正AI模型的結果,讓放射手術的前置作業時程縮短一半以上,讓醫師能花更多時間與病患討論病情,爭取治療時效與提高手術成功率。
▲台大醫院攜手醫隼智慧,讓腦瘤放射手術療程結合人工智慧。(圖/記者洪巧藍攝)
系統目前已可應用於3種最常見的腦瘤,包括腦轉移瘤、腦膜瘤以及聽神經瘤。台大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蕭輔仁表示,院內收案的腦瘤個案當中,約有5成是從其他部位轉移而來的惡性腦轉移瘤,有著好發於大腦的深處,數量多且小等特性,不適合動刀,多採用電腦刀放射手術治療。至於腦膜瘤與聽神經瘤多為良性,但若持續變大恐壓迫腦部造成影響,也需要仰賴放射手術協助控制。
許峯銘強調,醫師與人工智慧合作的優勢,在多顆腫瘤或是腫瘤情況較為複雜的情況最為顯著,此套系統已於今年7月在台大醫院電腦刀中心上線,藉由人工智慧輔助能夠協助醫師在放射手術時更準確地判斷病情,減少誤判的風險,為病患研擬出最適當的治療計畫。
這項合作案更獲選為今年美國放射腫瘤學會(ASTRO)年會的口頭論文報告,將於9月在美國芝加哥發表。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