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車頭暈又想吐!「動暈症」好發2大族群 專家教3招抗暈

頭暈,暈車。(圖/達志/示意圖)

▲搭車頭暈又想吐!「動暈症」好發2大族群,專家教3招抗暈。(圖/示意圖/達志影像)

記者嚴云岑/台北報導

暑假還有一個多月,許多人都會安排家庭旅遊或返鄉探親,但有些民眾在搭車、搭船或搭飛機時,經常發生頭暈、冒冷汗、噁心嘔吐等症狀,若遇上塞車更是苦不堪言。藥師表示,上述症狀在醫學上稱為「動暈症」,兒童與孕婦都是好發族群,建議在搭車30分鐘前吃藥預防,平時也可透過盪鞦韆、坐蹺蹺板等娛樂,訓練內耳前庭的平衡能力。

振興醫院藥學部藥師林毓雯表示,大腦是藉由視覺及各種感官確立身體的空間感與方向感,在搭乘交通工具時,因速度改變、路面顛簸、擺動或旋轉,使得大腦對於外在環境的預期,與感官接受到的訊息不同而發生衝突,內耳的前庭功能受到刺激產生不平衡,就會發生暈車的症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林毓雯提到,2至12歲的兒童,是動暈症好發族群,但發生率會隨年紀增長下降。而2歲以下幼童在乘坐交通工具時,多為仰躺姿勢,且大腦尚未完全以視覺定位,反而不易暈車。不過,若發現嬰幼兒在乘車時臉色發白、沒有活力或哭鬧不休,就要當心可能是暈車所致。

春節出遊前睡飽、別吃多 五大小撇步讓你開心上路不暈車(圖/pixabay)

▲藥師教3招讓你開心上路不暈車(圖/pixabay)

臨床觀察也發現,女性較男性更易暈車,尤其是懷孕的婦女或是月經期間,因為賀爾蒙的改變會造成易暈車的體質。本身患有經常性的偏頭痛、緊張性頭痛或是內耳前庭疾病者,不舒服的感覺會被大腦加強放大,因此發生暈車的機會也較一般人高出許多。

林毓雯表示,治療動暈症主要是藉由藥物降低內耳前庭的敏感度,或是中樞神經性止吐劑抑制症狀,但無論使用哪一種暈車藥,都需再搭乘交通工具前30分鐘服用,若等到開始暈了才吃,往往效果不彰。

治療孕婦的暈車症狀,可選用治療孕吐的藥品,第一代的抗組織胺相對安全。小朋友使用暈車藥,也要依照年齡與體重來調整劑量,一般暈車藥都是成人劑型,不建議直接給小朋友服用。

最後,林毓雯建議,開車帶孩童出遊時可盡量讓小朋友閉眼休息,或是用講故事聊天來轉移注意力,不要讓小朋友在車上看書、看電視、吃東西,平時可多帶小朋友去盪鞦韆、坐蹺蹺板等,來訓練內耳前庭的平衡能力,對於抗暈也有幫助。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