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炎熱,氣溫狂飆,更有民眾因為熱中暑而昏迷,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忠紘提醒民眾,通風及補水最重要。(圖/記者林悅翻攝)
記者林悅/台南報導
最近天氣炎熱,氣溫狂飆,更有民眾因為熱中暑而昏迷,體溫飆到41.8度,緊急送醫插管治療才保住一命,台南市立安南醫院家庭醫學科主任蔡忠紘醫師指出,民眾常聽到的「中暑」,是熱傷害的其中一種,通風及補水最重要。
蔡忠紘醫師說,醫院門診曾遇到男大生瘋籃球三對三鬥牛,烈日下運動數小時後腹痛就醫,經診斷是高溫導致肌肉痙攣….。中暑是「熱傷害」的一種,熱傷害就是當人暴露在高溫環境下,若無法有效散熱,就會因體液的過度流失,造成脫水、電解質失衡、甚至器官衰竭等嚴重後果。關於熱傷害的分類,大致上可分為四種:熱衰竭、熱痙攣、熱昏厥、熱中暑,其主要症狀與處置原則分別介紹如下:
一、熱衰竭:是較輕微的熱傷害。主要是因為由於流汗過多,卻未適時補充液體或電解質。主要症狀有大量出汗、疲倦、身體軟弱無力、血壓降低,嚴重時可能會失去知覺。只要有類似症狀,必須盡快至陰涼處休息,並適時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
二、熱痙攣:是由於在高熱環境下運動或工作時,因流汗過多,造成體液喪失與電解質失衡,而導致肌肉痙攣的現象。許多年輕人在烈日下打球後小腿抽筋就是屬於這種情形。處理熱痙攣的方式,一樣是盡快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補充含電解質的水或運動飲料,並伸展按摩抽筋的肌肉。如果痙攣劇烈,甚至影響腹壁肌肉,則應盡快送醫。
三、熱昏厥:常見在炎熱的環境中長時間站立,如軍隊的訓練或學校的朝會時,因為皮膚血管擴張幫助散熱,大量的血液跑到皮膚等周邊血管,血液會在體內重新分配,導致腦部血流暫時不足,發生暫時性暈厥的現象。處置原則一樣是只要趕緊將患者抬到陰涼通風處仰臥休息,保持呼吸道暢通,很快自己就會醒過來。若持續性的昏厥或生命徵象不穩,則應盡快送醫。
四、熱中暑:是最嚴重的熱傷害。大多是發生熱衰竭時未被及時發現與處理,造成體溫調節中樞代償機制失衡,中心體溫持續上升,皮膚因為無法流汗散熱而乾燙,最後將造成中樞神經異常,出現口齒不清、躁動、昏迷,並引發多重器官衰竭,甚至死亡。處置方法最重要的是需有早期發現,若發生上述三種輕微熱傷害就應盡快治療,才能避免進展成嚴重的熱中暑。
蔡忠紘醫師提醒,平時民眾除了避免在烈日下工作過久,穿著淺色寬鬆衣物,並應保持環境通風,因為悶熱潮濕的天氣會讓身體散熱困難,像前頭提到的種屬個案,就是因為住在鐵皮屋內,悶熱又密不通風,熱傷害才會發生。此外也應多補充含電解質的水分,若有上述熱傷害的症狀,需提高警覺盡快處置。
蔡忠紘醫師也提醒,有些藥物如抗組織胺、抑制腸胃蠕動用藥、或是某些抗精神病用藥,會抑制排汗,更易造成熱傷害,有服用的民眾要特別留意心分補充;還有老年族群,由於身體代償機能退化,家屬更要提高警覺,避免憾事發生。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