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
冷氣團一波接一波,腦中風高危險群可得要當心!醫師指出,尤其是頭頸部動脈粥狀硬化,極易導致腦血管狹窄或阻塞,輕者往往完全無症狀,或有頭暈、視線模糊等暫時性缺血症狀,重者便直接腦中風,以致造成口齒不清、吞嚥困難、半身不遂,不得不慎。
▲拒絕中風 頭頸部血管會發出警訊(圖/健康醫療網提供)
腦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以及缺血性,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十大死因排行中,腦血管疾病死亡高居第三名,其中有八成即是缺血性腦中風;澄清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邱映倫表示,頸動脈是供應腦部血流的重要來源,因此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中風很重要的原因之一。至於頸動脈狹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動脈粥狀硬化,若頸動脈狹窄,就會造成血栓或血流不足,進而導致缺血性腦中風。
邱映倫醫師指出,造成頸動脈狹窄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抽煙、以及男性。頸動脈狹窄程度越嚴重,缺血性腦中風的風險就越高,若是民眾有腦中風病史、多重危險因子、心血管疾病、周邊動脈疾病、曾接受過頭頸部放射治療、或經理學檢查發現有頸部血流雜音,便要提高警覺。
根據澄清醫院健康管理中心統計,在104位接受頭頸部動脈電腦斷層血管攝影的民眾中,竟有高達6成的異常比率;進一步分析發現,46位有「動脈粥狀硬化」、35位有「頸動脈血管輕度到中度狹窄」、10位有「頭頸部動脈血管發育不全」、8位有「頭頸部動脈血管鈣化斑塊」,其中更同時有2到3項的異常。
邱映倫醫師強調,目前檢查頭頸部血管的方式有超音波、電腦斷層、核磁共振、以及傳統血管攝影,可經由評估個別狀況來選擇適合的檢查方式;當檢查發現頸動脈血管異常時,即應透過生活方式的改變和即時給予適當的預防治療,將可大大降低腦中風的機會。
資料來源: www.healthnews.com.tw/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