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材煎煮小撇步!先泡冷水再煮「有效成分比較容易出來」

▲▼ 中藥示意圖 。(圖/翻攝自pixabay)

▲中藥示意圖 。(圖/翻攝自pixabay)

文/藥師商錦文

Q:煎煮中藥時有什麼注意事項?

A:調配好的中藥方劑,拿回家後,必須經過適當的煎煮再飲用,才能讓這帖藥發揮該有的療效。中藥煎煮程序是許多元素相互支援和連結,才能夠完成一連串的動作,煎或煮的好不好,關係到這一帖藥方的治療效果。煎煮豬要過程牽涉到的元素包含:容器、溶劑、火候等。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1.容器:煎煮的容器和煎煮出來的藥液品質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古代以「銀為上,磁者次之」,不用錫、鐵之類的鍋煎煮。現代多使用陶瓷、瓦罐,而不用鐵鍋、銅鍋、鋁鍋與不銹鋼、搪瓷容器來煎煮中藥,以確保中藥的療效。

2.煎藥用水的選擇:一般會選用潔淨的自然冷水,如自來水、蒸餾水、井水等。水量的多少要以藥物的重量、體積、吸水能力來做判斷,一般以水浸過藥材以上三公分左右最適宜。煎藥的用水量應一次加足,煎焦了的中藥應丟棄,不可再使用。

3.煎藥前的浸泡:一般會以加冷水浸過藥材表面,先浸泡三十分鐘,待藥材都浸透後再煎煮,如此,藥材的有效成分比較容易被煎煮出來。

4.煎藥火候的控制:煎煮中藥有「武火、文火」的區別,一般會先武後文,即開始實用大火,煎沸後再改用小火。不同的方劑需要不同的時間來煎煮。治療虛證的滋補藥,煎煮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治療外感表證的發汗解表藥,煎煮的時間較短。

煎煮中藥的關鍵技巧和藥材的效果關係密切,如果對中藥的煎煮方式有疑問,請諮詢您附近的中西藥局藥師或是您的中藥醫療團隊。

★本文經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授權,摘自《與藥師做朋友-讓藥師告訴你如何安全用藥》。

這裡悶、那裏痛,親友說吃這個藥卡有效?看病領藥怎麼吃老霧煞煞?用藥治病、要命可能只在一線之間,可不能一知半解!《ETtoday健康雲》開闢新專欄「藥師站台」,歡迎來信提出你的用藥難題,我們將請專業藥師來解答你的疑惑,幫你顧健康!信箱:lifenews@ettoday.net
◎鎖定每日刊文,看看專家怎麼解開難題!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