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示意圖。(圖/CFP)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很多人都看過這樣的場景,爸爸媽媽站在兩旁,小孩站在中間用兩隻小手牽著爸爸媽媽的手,爸爸媽媽同時用力,孩子縮腳像盪鞦韆一樣晃來晃去。不過,醫師提醒,這樣看起來溫馨的場景,其實隱藏「牽引肘」的危機。
香港急症科專科醫生、香港政府飛行服務隊飛行醫生鍾浩然經常在臉書粉絲專頁「急症室的福爾摩斯」分享知識,他日前PO指出,一名母親帶了2歲多的小女孩來醫院,小女孩前一天晚上跟爸爸睡覺,早上起床後就不再用左手拿東西,小朋友因等候得太久已睡著了,「我胸有成竹地握著小朋友的左臂,做了一個動作。兩秒之後,小孩驚醒大哭,而我知道已治好了她。」
鍾醫生進一步解釋,其實小女孩患上的是牽引肘(Pulled elbow),這是兒童最常遇到的骨科病症之一。他說,經常在腦中幻想出一個溫馨的情景,爸爸媽媽站在兩旁,小朋友站在中間用兩隻小手牽著爸爸媽媽的手,爸爸媽媽同時用力,讓他的夢想騰飛,但小朋友剛騰飛起來,就放聲痛哭,而且不肯再活動其中一條前臂,這就是牽引肘。
▲兒童示意圖。(圖/CFP)
鍾醫生強調,小朋友的肘部因為發育未成熟,所以只要不小心用力拉一下,就容易出現這個狀况;很多時候家長也說不出有沒有拉過小朋友的前臂,小朋友也說不出什麼部位疼痛,只是一直不願意活動其中一條手臂,經驗豐富的醫生很容易診斷出這個病症,並不需要借助X光或其他檢測手段。
鍾醫生表示,牽引肘不是關節脫位(dislocation),只是半脫位(subluxation),所以肘部沒有明顯的腫脹或變形,從外表上看不到任何受傷跡象,而牽引肘的復位術(reduction)極其簡單容易,一般在1、2秒之內可以完成,很多時候父母仍未把病歷講完,就已經完成了。
牽引肘又稱作保姆肘(nursemaid elbow),台灣一位兒童醫院小兒急診室主任也曾經在臉書粉絲專頁「Dr. E 小兒急診室日誌」指出,俗稱的保母肘是橈骨頭端脫位,症狀通常出現在小孩的手臂突然受到拉扯之後,例如爸媽拉著小朋友的手腕擺盪、藉著手把小朋友從床上拉起來、小朋友跑來跑去時爸媽突然拉手試圖阻止他過度運動等,但有時候並沒有突然拉扯的病史,也可能由一些不適當的動作造成,像是穿脫衣服或外套時跌倒、生氣發怒時自己亂揮手臂等。
這位小兒科急診醫生進一步表示,保母肘發生年齡通常是兒童開始學會走路之後,多數介於1至5歲之間,但也有小於6個月嬰兒的病例報告;保母肘復位後還是有再度發生的可能,家長應避免突然用力拉扯小朋友的手臂,並告戒小朋友不要過度用力揮動手臂,以免造成復發。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