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更應該健檢」台大名醫破除健檢迷思 項目多寡非重點

醫師、醫生、醫院、醫護人員、診療、檢查、問診、看診萬用圖、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不是只有有錢人才健檢,沒錢更該及早預防,圖為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記者洪巧藍/台北報導

今年預約、明年再來,這不是熱門餐廳預定,而是國內醫院龍頭台大醫院的健檢中心。然而健檢並非富人專屬,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邱瀚模分析,「沒錢的人更應該做」,如果能早期發現疾病,以癌症來說或許只要局部開刀,但晚期才發現屆時化療、標靶治療還要住院,一花起來都是百倍以上的價格。邱瀚模建議,一般40歲之後建議開始定期健檢,也不用每年都做,依照個人狀態每兩到三年執行即可。

台大健康管理中心每年健檢約在一萬人次上下,平均等待時間需一年,價格約在兩萬上下。從預約到真正執行健檢需要這麼長的時間,但台大醫院的健檢預約仍絡繹不絕,號稱等待名單全台最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邱瀚模分析,「不亂賣檢查」是台大健檢的特色,團隊找出常見疾病做最標準檢查,兩萬元的平價套裝健檢已可以預防九成的癌症,額外花錢再做更進一步檢查則取決於個人;另一方面,健檢中心背後擁有台大醫院作為後援,一旦檢查出異常,可以直接安排就診與複檢。

▲台大醫院。(圖/記者徐文彬攝)

▲台大醫院。(圖/記者徐文彬攝)

民眾對健檢常有一些迷思,像是不做健檢的人會認為「不做就沒事」,「有錢人才做健檢」,至於會做健檢的人則會迷信「項目越多越好」、「儀器越新越好」。

邱瀚模解釋,現在沒有病痛不代表以後沒有事情,有些人確實可以什麼都沒做就活到80、90歲,但畢竟是少數。而且健檢更不是只限定於有錢人,反過來說,正因為沒賺那麼多錢才要提早健檢,邱瀚模說,通常有症狀發現癌症都屬於晚期,治療花費比起早期多上百倍;而像是有高血壓、糖尿病的人提早發現,可以從穩定治療、改變生活習慣開始做起,不用等到心肌梗塞危及性命時才送醫院搶救。

邱瀚模也認為,健檢項目多寡、機器先進與否並非重點,而是要看項目是否涵蓋重要疾病,以及檢查工具是否有實證基礎。他舉例,一個補習班給你1000個單字,和另外一個補習班只給你500個單字,但都是經過評估是考試時出現頻率較高的重要單字,當然選擇500個單字會更有效率,數字本身只是概略項目,實際上的內容是什麼才重要。

抽血、檢查、篩檢、健康檢查、血液檢查示意圖。(圖/記者嚴云岑攝)

▲健檢應該考量的是內容而非項目數,圖為抽血檢查示意圖。(圖/記者嚴云岑攝)

至於如何考量健檢,邱瀚模說,每個人情況不同很難一概建議,不過一般來說不用太過年輕,約40歲之後再來考慮自費健檢,項目最好包含到國人的十大死因、十大癌症,並且要評估本身家族史,討論檢查項目有無需要調整;但也提醒,有些癌症尚無檢驗工具,而一些腫瘤標記檢驗也並不建議作為癌症篩檢用,因為偽陽性高,可能淪為徒增病人恐懼。

另外一個重點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把輻射暴露量納入考量,避免因為過量暴露反而造成病變,電腦斷層等高階影像檢查安排應該好好評估。

關鍵字: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