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星座很準? 可是能「巴納姆效應」讓你對號入座

星座女孩最吸引男孩的時刻.(圖/達志/示意圖)

▲星座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12星座的性格分析」、「哪個星座才是你的真愛」…網路上這樣的文章很多,總是會讓人忍不住想點進去看看,甚至覺得有點準。心理專家表示,星座的魅力在於能滿足「自我認知」的需要,而在這過程中容易受外界訊息的暗示,對號入座,上演「巴納姆效應」。

大陸《生命時報》日前刊登一篇文章,題為《覺得星座很準,上當了》,撰文者是心理諮詢師潘笑楠。文章指出,儘管大部分人都知道星座沒有明確的科學依據,但仍然樂此不疲,在茶餘飯後津津樂道,「星座的魅力,關鍵在於滿足了人們瞭解自己的需要」,從青春期開始,人就執著於探究真實的自我,渴望知道自己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星座的性格分析恰好滿足了這點好奇心,尤其是每個星座的介紹中都會詳細說明自己的性格優缺點,並給出具體的指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潘笑楠認為,星座的內容還符合了人天生的從眾心理。「研究發現,我們很容易相信一個籠統的、一般性的人格描述,即使這種描述十分空洞,我們仍然會認為它真實反映了自己的人格面貌,這種現象被稱為『巴納姆效應』。」

▲▼朋友,同伴,男女,紅粉知己,純友情,自我,生活方式,潮流,流行,時尚,加州,海灘,滑板。(圖/視覺中國)

▲性格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巴納姆效應」(Barnum effect,或稱巴南效應)最早由心理學家佛瑞(Bertram Forer)在1948年的一個心理學實驗中發現,他給一群參與者做完明尼蘇達多項人格調查表(MMPI)後,拿出兩份結果(一份是參加者自己的結果,另一份是多數人的回答平均起來的結果),讓參加者判斷哪一份是自己的,結果參加者竟然認為後者更準確地表達了自己的人格特徵。

潘笑楠也舉例讓大家試一試自己是否如下所說,「你有比較強的自尊心,也常常會自我批判;有時會懷疑自己所做的决定或所做的事是否正確;許多可以成為優勢的能力經常無法全部發揮出來;同時你也有一些缺點,不過你一般可以克服它們;你與異性交往時沒有外表顯示的那麽從容…」潘笑楠說,如果你覺得上面的描述非常適合自己,那麽你中圈套了,因為其實這是一頂套在誰頭上都合適的帽子。

▲憂愁,欠債,煩惱,上班族。(圖/視覺中國CFP)

▲憂愁示意圖。(圖/視覺中國CFP)

潘笑楠指出,「巴納姆效應」在生活中十分普遍,尤其當人處於情緒低落、失意的時候,生活的失控會讓自己更加缺乏安全感,從而增加心理的依賴性,更容易受暗示,所以往往更容易在迷茫的時候點開星座預測的文章,想依靠「天意」來解决生活的謎題。

另外,星座文化也是一種社交模式。潘笑楠表示,每個人都期待被別人接納,所以就算不相信星座的人,為了迎合朋友或者尋找談天話題,也會多多少少瞭解一些相關的內容,時間久了,在暗示和強化的作用下,慢慢也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腦力,思考,大腦,記憶力。(圖/達志/示意圖)

▲思考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事實上,心理諮詢師丁思遠也曾經提過「巴納姆效應」,她表示,人的個性並沒那麽複雜,大部分人只在少數幾個特質上有一定程度的差異,而星座採用模棱兩可的描述方法,說出人共有的特性,就容易讓人覺得「這說的就是我」

丁思遠認為,星座看起來準,也跟人的記憶提取有關;提取記憶是需要線索的,當人們看到星座的描述時,這些文字就成為了回憶的一個重要線索,會更傾向於回憶和這段描述相關的過往,從而驗證這段描述的準確性。「人總是很在意自己的,當星座描述和自身情况相符時,會引起我們極大的注意並留下深刻的印象,而少數描述無法與我們扯上關係時,通常難以引起我們的注意。所以,到最後你會漸漸產生『星座非常準』的錯覺。」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 版權聲明:圖片為版權照片,由CFP視覺中國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CFP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違者必究!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