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達仁即將在瑞士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圖/取自傅達仁臉書)
記者趙于婷/台北報導
傅達仁選擇到瑞士走完人生最後一段路,而他的決定也掀起不少爭議。專家指出,其實傅達仁在瑞士進行的是「協助自殺」,是由醫師開立藥物,由病患自己服下或打開點滴開關,而該藥物叫做「戊巴比妥鈉」,過去曾經用在麻醉和安眠用藥,但因為安全性不佳,現今臨床上已經不會使用。
台大醫院麻醉部主治醫師石博元指出,「戊巴比妥鈉」是個老藥物,是1930年代製作出來的,屬於一種短效的巴比妥類的麻醉藥物,現在麻醉科醫師多數幾乎沒有在用這個藥,如果麻醉醫師要用巴比妥酸鹽類,現在已經不會選擇這個藥物。
石博元進一步指出,「戊巴比妥鈉」屬於中樞神經抑制劑,過去的確曾經用在麻醉和安眠用藥,是可以透過施打和服用的,但由於此藥物的安全性不佳,半衰期是15至48小時,會經由肝臟代謝,從尿液排出,但只要劑量高就會一路到呼吸衰竭休克死亡,目前已經被其他麻醉藥物取代。
「戊巴比妥鈉是沒有直接拮抗劑的!」石博元說明,其實巴比妥類的藥物都沒有直接的拮抗劑,這類藥物使用起來比較危險,必須在麻醉醫師要非常精準控制劑量下使用,一旦過量就會直接致命。
▲過去「戊巴比妥鈉」是麻醉藥物,現今已不再使用。(圖/達志示意圖)
而在麻醉藥物拮抗劑上,石博元舉例,例如鴉片類藥物的拮抗劑為naloxone、BZD類藥物則是flumazenil,但不管什麼樣的麻醉藥物,同樣也必須依照病患的身體狀況和生命徵象來精準控制,尤其是肝臟和腎臟功能不佳的患者,在麻醉用藥上更須減量使用。
石博元強調,其實「戊巴比妥鈉」這個藥物的特別的點是,在某些國家可以用於安樂死,但是以「藥物特性」來說,它其實就是一個巴比妥類麻醉藥物,一般來說正常成年人打靜脈劑量為100-200mg,是會讓人睡著,但安樂死使用劑量為10g,也就是10,000mg。
石博元解釋,麻醉藥物可透過口服、靜脈注射和肌肉注射等,若要達到一樣的效果,則是「口服>肌肉注射>靜脈注射」,所以採用口服的話,用量就要比較大,且需要靠腸胃道吸收,藥效會比較緩慢,作用時間約20-60分鐘左右,主要是因為口服和肌肉注射會因為吸收效率不穩定,作用時間不一樣,而一般靜脈注射幾乎可以說是立刻會產生作用。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