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熬夜對身體不好,如果長期生裡時鐘混亂,會帶來很多慢性疾病,甚至是癌症。不過,熬夜是不是一定會致癌?有專家說,當然不是100%。另外,很多人相信「器官定時排毒說」,專家則認為這是錯的,因為所謂的健康作息,對於每個人的含義是不同的。
大陸的醫療健康服務平台「丁香醫生」刊登一篇文章,探討熬夜與致癌的關係,撰文者是美國杜克大學癌症生物學博士、抗癌新藥研究員李治中。文章指出,早在200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已經把「熬夜值班」定義為2A類致癌因素,和大家熟悉的紅肉、滾燙飲品等因素屬於同一個類別。還有研究發現,生物鐘混亂不僅增加罹癌機率,還會讓癌症變得更惡劣,耐藥性更強,患者壽命更短。
不過,李治中強調,接觸致癌物不等於一定讓你罹癌。他進一步解釋,熬夜是2A級致癌因素,就是說「很可能致癌」,不是100%致癌,「因為流行病學研究,永遠只是說明相關性,不是因果性。」
李治中說,要嚴格證明因果性,需要改變人的生理時鐘基因,或者強行把一個人裝上飛機,每天都在中美之間往返,連續倒時差,看會不會得癌症,但這顯然不可能。
▲睡覺示意圖。(圖/達志影像)
另外,很多人都相信一種說法,就是晚上不睡覺會影響器官排毒。對此,李治中則表示,規律作息不等於簡單的早睡早起,所謂的「器官定時排毒說」是瞎扯,「原因很簡單,因為健康作息這四個字,對於每個人的含義是不同的。」
李治中指出,每個人的生理時鐘受到先天基因和後天環境影響,有很大區別,身體不會一定在某個時間做某個固定的事,所以如果你習慣「晚睡晚起」,或者每天只睡 5至6 個小時,但仍然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可能都是正常的。
他強調,罹癌是個多種因素影響下的機率問題,而從統計上來看,生理時鐘混亂增加的癌症風險低於抽菸、喝酒、二手菸、肥胖等。
如果某個影響因素增大了一些風險,李治中認為,不用恐慌,要做的就是多做那些降低罹癌風險的事。他說,首先要避免的是頻繁改變生活和睡眠節奏,其次是如果非熬夜不可,儘量戒菸、控酒、堅持運動、均衡飲食,這樣可以减少負面影響。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讀者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