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染髮恐成致癌性? 你應該了解的「染髮知識」 


▲染髮最好以3-6個月1次為限,降低頭皮受傷害的機率。(圖/達志示意圖)

文/趙堅醫師

許多愛美人士喜歡染髮,變換髮色,讓造型更加多變,但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染髮。染劑中的「對苯二胺」(PPD)化學成分,會增加罹癌風險。PPD是染髮劑中幫助染色、上色的物質,染髮劑分為持久和暫時型,持久型的染劑一定含有PPD成分,愈持久,PPD的濃度和含量愈高。有些號稱植物染、自然染的染髮劑,也可能含PPD。染髮也應注意頻率避免過於頻繁,以避免髮質受損,或者造成頭皮發炎、過敏等問題。

頻繁染髮恐造成致癌性

包括造成髮質受損;永久性染劑主要成分包括PPD及雙氧水。其中,PPD會和毛髮的角質結合,讓髮質變得脆弱、易斷裂造成掉髮。還有,可能造成過敏性接觸皮膚炎。長期使用可能造成致癌性。研究最早在1963年發現,在300個膀胱癌男性病人中,有4人是美髮師,不過,在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認為並無足夠證據支持使用染髮劑與癌症發生率的關聯性。

1994年,FDA和美國癌症學會研究顯示,若長期使用染髮劑超過20年,會略為增加淋巴瘤與骨髓瘤發生率。直至2004年,美國與加拿大研究則認為,使用永久性染髮劑和血液腫瘤發生風險有關,長期使用超過15年者關連性較強。

目前染髮成份與致癌風險並無明確定論,各方說法不一,但其安全性確實受到質疑,站在醫師角度,染髮劑成份確實也是頭皮接觸性皮膚炎常見的過敏原之一。PPD是很常見染髮劑的主成份,有些人可能產生過敏反應,包括頭皮癢、灼熱感、刺痛、紅腫,或臉部出膨疹,這些都是過敏的初期徵兆。此外,也有些人會對過氧化氫及過硫化物引起過敏性皮膚炎。

染髮前應要先做皮膚測試,尤其是老年人、肌膚容易敏感者,以確定沒有過敏反應,再試用該染髮產品較適合。染髮時,盡量不要染到頭皮;染髮最好能與頭皮相隔近1釐米距離。以及最好減少染髮的頻率,染髮次數愈少愈好,一年最好不要超過兩次,且只要染新長出來處即可。

另外,禁忌部分,有瘡癤、皮膚潰瘍和對染髮過敏的人,不宜染髮。患有哮喘等過敏性疾病、血液病及腫瘤的病人更要遠離染髮。懷孕期間的孕婦,及產後哺乳期的婦女也不宜染髮。自行選擇染髮產品時,應注意查看是否有完整的外包裝與瓶身;檢查包裝是否標示完整,包括成分、用途、用法、保存期限、注意事項、衛生署許可字號等事項。

染髮前48小時做皮膚過敏測試

消基會公布市售染髮劑調查,因所有商品標示都無風險說明,且七成含過敏原,建議消費者染髮前四十八小時,應先做皮膚過敏測試,避免染髮造成身體傷害。對苯二胺PPD是染髮劑主要過敏原,部分消費者對合成有機染髮劑中的PPD會產生過敏,例如紅腫、發癢,甚至濕疹。

除了過敏外,PPD會破壞人體內的血球、阻礙代謝,有可能產生貧血,甚至乳癌、膀胱癌,但目前人體要累積多少PPD量才會致癌,還無定論,消費者染髮前四十八小時,應先做皮膚過敏測試,確定無任何症狀時,再染髮較恰當。

有過敏體質、頭皮有傷口、貧血及皮膚敏感的消費者,最好不要染髮,而孕婦及哺乳中的媽媽,避免使用永久性染髮劑,因為PPD易經由頭皮滲入微血管中,造成胎盤及乳腺的污染,另婦女每月生理期、產後、病中或病後恢復期間,也不適合染髮。

染髮時應注意事項,還包括:染髮劑不得使用在眉毛、睫毛、鬍子或其他部位,染髮中若不慎將藥劑沾染到頭頸部皮膚,應立刻以清水洗淨,藥劑若流入眼睛,應立刻用水沖洗並就醫,不能自行使用眼藥水。

染髮1年別超過3次 前2天別洗頭 

頭皮油脂可阻隔化學物質。不少人為了遮蓋白髮或愛美趕流行選擇染髮,但國外的動物實驗顯示,染劑中的「對苯二胺」(PPD)化學成分,會增加罹癌風險,雖尚無法證實對人體傷害,但民眾若有疑慮,建議一年染髮不要超過三次,女性生理期或孕期、剛生產完時,以及有腎臟病者,最好也不要染髮。

白髮染黑髮的染劑,PPD含量非常高;染紅或染金黃,因為顏色相對較淺,PPD含量與濃度相對少許多。PPD對人體的危害,目前醫界並無明確的定論,民眾若有疑慮,建議一年染髮不要超過三次,孕婦、小孩,頭皮有傷口者都不應染;染髮前兩天別洗頭,讓頭皮多一點油脂,可阻隔頭皮與化學物質的接觸。

建議民眾不要自己染髮,應由專業美髮師染髮,因為美髮師會注意染劑不要接觸到頭皮,減少頭皮和化學染劑的接觸。此外,眉毛和鬍子不要染,因為眉毛太靠近眼睛,鬍子太靠近嘴巴,增加化學染劑接觸的風險和危害。

要避免皮膚傷害,染髮時間至少要間隔一個月以上,就算是標榜植物性染髮,也要看清楚是否含有PPD;染髮前最好先做頭皮保護,例如頭皮塗抹凡士林等,隔離染髮劑與頭皮直接接觸。購買染髮劑要看清楚包裝上的成分標示,避免誤用,敏感體質者最好不要使用含PPD成分的染劑。

依照化妝品衛生管理條例規定,染髮劑的成分必須中英文並列,且必須「全標示」;坊間號稱自然染、健康染的染髮劑,究竟有沒有含PPD,仍必須看包裝上的標示,若有此成分卻未標示,標示不實、不全,依法可處10萬元以下罰款。

越深的染劑PPD越多 泡泡染仍可能含有PPD

尤其顏色愈深的染髮劑,像黑色、褐色,愈需要PPD幫忙著色,此化學成分容易刺激皮膚,刺激得厲害,就會出現過敏。PPD對肺、肝、腎及膀胱上皮細胞都可能影響,染髮劑接觸頭皮,會經由皮膚吸收,染髮過程要小心,儘可能只塗抹在頭髮上。

一般染髮劑都含少量界面活性劑,也會起泡。使用一般染髮劑時,若三個月內曾染髮者,建議藥劑應停留20分鐘;但是這類泡泡染需要較長氧化時間,停留在頭髮的時間長一點,化學成分才會被吸收;但相對也可能因停留時間較久引發過敏。

使用任何染髮劑時,若要減少染劑被皮膚吸收,建議最好先塗上一層頭皮保護液,像有些有染髮經驗的老人家,會先在頭皮塗一層凡士林一樣,另外,兩次染髮時間最好不要少於兩個月。

染髮小技巧 降低頭皮傷害

染髮不是年輕人的專利,有許多不甘成為「銀髮族」的民眾也會染髮。不當的染髮或染劑會對頭皮造成傷害,應該慎重選擇及使用。患者自我DIY染髮時,因靜置時間過長而產生皮膚刺激,或因染髮劑的量和位置控制不均,造成頭皮發炎等情況。當頭皮有發炎狀況時,頭髮在頭皮停留的時間會變短,毛髮就會跟著變稀疏,對外觀也是一大傷害。

市售染髮劑中常含有化學成分PPD,是刺激皮膚的元凶。對銀髮族來說,染髮就是要針對從髮根長出來的新髮,染劑一定得接觸到頭皮,因此染劑會否對皮膚造成刺激很重要。建議染髮前要先做簡單的染劑檢測,先塗抹在耳後或手臂內側的皮膚,看有無刺激反應較為安全保險。

最好的方法是在染髮前先塗抹凡士林在頭皮上,利用凡士林油脂阻隔頭皮與染劑,但染白髮主要是染髮根,因過於接近頭皮而無法辦到,可利用皮膚自然分泌的油脂來替代凡士林,染髮前1至2天最好不要洗頭,讓分泌的油脂隔離染髮劑,保護頭皮、降低刺激風險。

不管是自己染或到美容院染,如果染髮過程中皮膚受到過度刺激,就應該立即反應並停止染髮,且靜置時間也不宜過長。另外,皮膚對染劑的承受度有個體上的差異,不見得別人使用沒問題的染劑,對自己也一樣沒問題,因此事前的測試很重要。在刷上染劑時,量的均勻塗抹也很重要,尤其是自己DIY時,很容易因看不見腦後位置或手勢無法顧及,導致染劑不平均,值得注意。

除了染髮時應注意的事項與小技巧外,染髮頻率也是重點之一。「頭皮若密集受到化學藥劑刺激,引發過敏或發炎的機率就會提高。」最好以3~6個月染1次髮為限,降低頭皮遭受傷害的機率。


本文作者:趙堅 現任台大醫院婦產科醫師
文章轉自:
趙堅臉書網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