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搶著買網上超夯美食 消費者4種心理...從眾、蹭熱度

夜市,士林夜市,逛街,人潮(圖/記者張一中攝)

▲台灣人愛排隊,除了食物真的好吃外,一部分也與從眾效應有關。(圖/記者張一中攝)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近年來大眾對於在網路上超夯的美食趨之若鶩,買到或吃到的人通常會立刻拍照PO上網。有心理專家分析,這背後隱藏著消費者的4種心態,包括「好奇」、「從眾」、「食慾」以及「蹭熱度」。

《生命時報》近日刊登廣東愛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長馬健文撰寫的文章,內容是在探討那些網路上很紅的美食是否可靠。馬健文認為,網紅美食特點之一是在社群網站瘋傳,大家趨之若鶩,不管口味如何,吃過的人都會拍照發上網,而特點二是排隊,隊伍越長越引人矚目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馬健文也進一步分析這背後隱藏的消費者心理:

1.好奇
看大家都在分享某種食物,你也想嚐嚐。如果這個食物還有獨特之處,更容易引起興趣。因此,很多網紅美食也在食物的外觀、選料、味道、銷售環境上推陳出新,以滿足食客們的好奇心。

2.從眾
「聽說那裡東西不錯,我們去嚐嚐吧?」「大家都去過了,說不錯,我們現在還沒去過!」前者是對大眾的模仿,後者是迫於跟大眾保持一致性的壓力,似乎沒做別人做的事,就是落伍。這就是從眾心理,由於知覺、判斷、認識受外界影響,表現出符合公眾輿論的行為。

3.食慾
吃飯是人的基本需要,而我們對食物已經不僅僅止於飽腹,除了追求色香味俱全,甚至對環境有特定要求。人們對美食的渴望逐漸由生理層面上升到精神層面。這種日漸深刻的渴望推動著大眾想嚐試新食物。每當有受追捧的食物,大家自然不願錯過。

4.蹭熱度
社交網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我們越來越愛分享,被按讚或評論意味著得到認可和關注。網紅美食是生活和網路上的熱點,而分享在社交網站有更多讚數恰恰滿足了虛榮心。某個美食在網路上越受歡迎,人們越渴望儘快買到,但買到後第一反應不是吃,而是拿起手機拍照分享到朋友圈。

馬健文也指出,因為從眾心理,所以有些商家全力營造出商品受歡迎的假像,例如雇人排隊、製造新聞,以誘發「大家都來吃了,還不來嗎」的心理效應。另外,商家也會透過限量、排隊等方式製造出供不應求的假像,這種「饑餓營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商品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

可樂,飲料,男性。(圖/達志/示意圖)

▲很多人在買到網路上很紅的美食後,通常會立刻拍照PO上網。(示意圖/達志影像)

事實上,心理學網路服務平台「壹心理」之前也刊登過一篇文章,探討花幾個小時排隊買網紅美食的人是傻還是閒得發慌。文章說,被網紅美食吸引來的嚐鮮者好不容易買到了,拍照發上網,進一步提升了口碑,更多的人慕名而來,即使有人認為口味沒有特別出眾,也會在「認知失調」的作用下,覺得花了那麽長時間排隊還是挺值得的

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是美國心理學家費斯汀格(Leon Festinger )在1957年所提出,指的是人們在思想和行為不一致時的不舒服的狀態,這種不舒服狀態會激發人們改變的動機。例如抽菸者聽到可能致癌的消息,要減輕失調最直接的方式是戒菸,但如果戒菸失敗,他可能會說服自己抽菸對身體的傷害沒那麼大,或者抽菸是值得承擔的風險,因為可以幫助放鬆、避免變胖等。



【影音推薦】全台1/3男性早洩  好發在20至30歲年輕人....醫生說練習可改善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