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人工關節不卡卡 2招復健...物理治療師示範給你看

膝痛,膝蓋痛,膝關節痛,膝關節,關節痛。(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風濕性、退化性關節炎,常引發膝關節變形或疼痛,造成生活不便。(圖/示意圖/記者李佳蓉攝)

記者張舒芸/綜合報導

年近七旬的楊先生,因退化性膝關節炎影響行走功能,連他最愛的散步都被迫放棄,因此決定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原本以為術後即可正常行走,但還是覺得膝蓋卡卡及腿軟,因此很沮喪,經過專業物理治療師指導他進行復健運動,總算漸漸恢復正常行走能力,不時在社區散散步,享受休閒時光。

「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復健室蘇慧宜物理治療師指出,因為退化性關節炎、多年的風濕性關節炎或嚴重的外傷,讓膝關節產生變形或疼痛,造成行走及彎曲膝關節困難而影響日常生活時,醫師會視情況為病患施行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使用人工的關節取代原有的關節,但當置換成功後,患者在術後要面臨一大課題就是「復健」。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指出,術後常見的後遺症包括關節僵硬無法彎曲或伸直,例如坐馬桶、走路等,也可能會有下肢腫脹、痠痛等不適感,肌力的減退將造成病患步態不穩、行走或上下樓梯困難,這個時候復健就很重要了。

蘇慧宜說,復健運動有兩大目的,其一為強化大腿與膝蓋周圍的肌力,加強膝蓋的支撐力;其二為預防術後沾黏,改善術後疼痛並維持關節活動度。」術後復健運動對於人工關節的活動及傷口的恢復有很大的幫助,在可忍耐疼痛的範圍內,建議患者最好能克服疼痛障礙,進行下肢復健運動。

她並示範以下兩式「下肢復健運動」:
第一式【下肢滑行運動】:坐於床上,患側膝蓋做彎曲、伸直的來回動作,維持下肢關節活動度。

▲通傳一式,蘇慧宜物理治療師。(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蘇慧宜物理治療師示範「下肢滑行運動」。(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第二式【足踝幫浦運動】:腳踝及腳趾同時用力往上翹,維持5秒鐘,再用力往下壓,停5秒後反覆進行15下,促進下肢循環,降低水腫。

▲通傳二式,蘇慧宜物理治療師。(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蘇慧宜物理治療師示範「足踝幫浦運動」。(圖/活力得中山脊椎外科醫院提供)

蘇慧宜並提醒,接受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病患在出院後,仍要持續做復健運動,在上樓梯時,好腳先上樓,再上患側;下樓梯時,患側腿先下,好腳再下樓(口訣:好人上天堂、壞人下地獄)並應避免下跪姿、跳躍、劇烈運動、深蹲及蹲馬步等動作。手術經過六個月,醫師評估後,患者可以進行游泳、原地騎腳踏車等運動,回復到正常生活。

分享給朋友:

※本文版權所有,非經授權,不得轉載。[ETtoday著作權聲明]

讀者迴響

回到最上面